第四章 萊茵河戰役 第三節 奪橋行動(1 / 3)

1945年3月初,美國第9集團軍抵達萊茵河西岸後,該集團軍司令辛普森立即向蒙哥馬利請示,能否讓他的部隊趁著德軍剛剛敗退到東岸立足不穩之際,在杜塞爾多夫以北選擇幾個地點強渡萊茵河,一鼓作氣打到東岸。蒙哥馬利否定了這個建議,他回複辛普森說:“就算你們渡過了河,在這以後你們能夠幹什麼呢?”

一貫謹慎的英國陸軍元帥的意思相當地明確,萊茵河戰役是一個集體配合的軍事行動,不允許單打獨鬥,所以他不同意美國第9集團軍孤軍深入到河東去冒險,他可不希望美國第9集團軍跟“市場—花園”行動中的英國第1傘兵師那樣,被德軍圍攻。

蒙哥馬利雖然拒絕辛普森搶先渡過萊茵河的要求,但是他希望辛普森可以在杜塞爾多夫一帶,奪得一些具有較高軍事價值的橋梁,以便在進行“萊茵河戰役”第2階段時使用。辛普森欣然領命。

當艾森豪威爾得知蒙哥馬利決定讓辛普森去奪占萊茵河上的橋梁時,盟軍總司令非常高興,他認為這種安排可以完美地解決盟軍內部的小摩擦。

艾森豪威爾非常清楚,他為了讓蒙哥馬利當首個橫跨萊茵河的盟軍指揮官,一直在壓製美國第12集團軍,這令布萊德利、霍奇斯和巴頓怒火中燒,極為不滿。

所以在布萊德利的暗中授意下,霍奇斯和巴頓一直在跟蒙哥馬利暗中較勁,這兩位美國將軍都打算把首個橫跨萊茵河的盟軍指揮官這個殊榮,從蒙哥馬利手裏搶過來。

在清掃萊茵河西岸之敵的過程中,艾森豪威爾多次下令限製霍奇斯和巴頓的前進速度,最終令蒙哥馬利的部隊率先抵達萊茵河,巴頓和霍奇斯紛紛抱怨艾森豪威爾偏袒英國人。

這次橫渡萊茵河的戰役中,如果能讓辛普森的部隊率先奪取橋梁,成為第一個橫渡萊茵河的指揮官,那麼美國人和英國人都會為他歡呼,因為辛普森的部隊雖然受到蒙哥馬利的節製,但終究還是美國軍隊。

基於以上考慮,艾森豪威爾非常讚同讓辛普森的部隊去奪取一座,或者幾座有軍事價值的橋梁。

在萊茵河上要想奪取一座完整無缺的橋梁是非常困難的,德軍為了阻止盟軍奪橋,在萊茵河的每座大橋上都裝有炸藥。守衛橋梁的德軍指揮官,隻要感到大橋有落入盟軍之手的危險,隨時都可以按下開關,引爆炸彈,將大橋炸斷。

這樣看來,盟軍奪取一座完整無缺的橋梁的機會相當渺茫,不過,辛普森仍然決定一試。

3月2日,辛普森得知距離他的部隊25公裏遠的河麵上,有一座杜塞爾多夫大橋。於是,他便組織敢死隊前去奪取該橋。為了迷惑德軍,辛普森從美軍中挑選出一些會說德語的士兵組成突擊隊,偽裝成德軍裝甲車隊,向那座大橋前進,力爭在德軍炸毀之前將橋梁奪下來。

夜幕降臨以後,會講德語的美軍突擊隊員爬上裝甲車,借著夜色的掩護,朝著杜塞爾多夫大橋挺進。在裝甲車的後麵,跟著一隊美軍步兵,他們是奪橋的主力軍。

這些美軍士兵的演技非常了得,他們大大方方地越過德軍防線,沿途碰到的德軍隊伍絲毫也不懷疑他們。

黎明時分,這支美軍奪橋突擊隊已經可以遠遠地看見大橋。這時,一支過路的德軍迎麵而來,一個騎自行車的德軍士兵發現,這些坐在裝甲車上的“德軍”所穿的製服裏麵居然套著美軍軍服,他立即示警,結果,美軍突擊隊搶先出手,將這支過路的德軍消滅得幹幹淨淨。

美軍與德軍的交火聲驚動了德軍的守橋部隊,一時間警鈴聲大作。美軍坦克手急忙將坦克朝著大橋開過去,他們希望在德軍還沒有反應過來之前,衝到河對岸去。

當排頭的第1輛美軍“謝爾曼”式坦克剛剛壓上橋麵時,坦克手們隻覺得整個大橋猛地一震,接著傳來巨大的爆炸聲,碎石漫天飛舞,萊茵河的水麵上激起好幾個巨大的水柱。當水柱最終落下去的時候,杜塞爾多夫大橋的一大半橋身蹤影全無,美軍的第一個奪橋行動宣告失敗。

辛普森並沒有因為杜塞爾多夫大橋爭奪戰失利而氣餒,他又把目光瞄向另外一座大橋。在杜塞爾多夫大橋以北25公裏處的河麵上,還有一座橋,如果辛普森能夠奪得這座橋,一定會令德國元首暴跳如雷,因為在這座橋的名字是“希特勒”橋。

這次在製定奪橋計劃時,辛普森不打算再派突擊隊去完成任務,因為德國人一定會加強戒備,恐怕他的突擊隊還沒有看到橋的影子,就會因為答不出口令而暴露。那麼,到底如何才能奪取橋梁,辛普森決定交給B獨立團去思考。

B獨立團團長海因茨上校,打算先派遣一支坦克部隊攻擊河西守橋部隊,等坦克部隊與德軍接戰時,再派遣一支由一個步兵連和工兵組成的別動隊,悄悄地摸過大橋,這支別動隊中的步兵連負責消滅橋東頭的守衛部隊,工兵負責將德軍預先安放的炸彈裝置拆除。

這是一次冒險行動,不過海因茨覺得應該試一試,他任命霍金斯為奪橋別動隊隊長,指揮這次奪橋行動。

作為奪橋行動的第一步,海因茨上校首先派出美軍坦克,朝著大橋西岸的守軍發起強攻。

德軍守橋部隊利用反坦克炮和其他一切反坦克武器,對付美軍坦克,很快,走在最前麵的4輛美軍坦克被擊毀,但其他坦克卻順利地開上大橋。當美軍坦克行至大橋中段時,遇到一個將近4米寬的大深坑,無法再繼續前進,隻好停在那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