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1月底,冰雪消融,馬斯河的水位一夜之間上漲兩米多,致使洪水泛濫,而道路也有些泥濘。盡管如此,“萊茵河”戰役仍然如期發動。
2月8日,“萊茵河”戰役在戰線最北麵的德荷邊境地區打響,擔負進攻任務的是蒙哥馬利麾下英國第21集團軍群,該集團軍群管轄加拿大第1集團軍、英國第2集團軍和美國第9集團軍,該集團軍群對麵的敵軍是德國H集團軍群管轄的德國傘兵第1集團軍。
英國第21集團軍群的作戰計劃是,位於戰線中段的英國第2集團軍吸引對麵的德軍,加拿大第1集團軍和美國第9集團軍分別從戰線的北段和南段發起突擊,最終目標是在德軍後方的韋塞爾會合,形成一個大包圍圈,將德國第1空降集團軍圍困並殲滅,然後再攻占萊茵河西岸從杜塞爾多夫到埃默裏希的地帶。這次攻擊行動中,加拿大第1集團軍的行動代號是“真實”,美國第9集團軍的行動代號是“手榴彈”。
當天拂曉,加拿大第1集團軍1400多門火炮率先怒吼起來,朝著德軍陣地傾瀉炮彈,與此同時,盟軍空軍900多架轟炸機也飛臨德軍陣地上空,猛丟炸彈。一時間,德軍陣地上火光衝天,濃煙滾滾。
在炮火猛烈攻擊的掩護下,隸屬於加拿大第1集團軍的英國第30軍4個師,向德國第1傘兵集團軍第1傘兵師駐守的,位於德荷邊境的賴希斯沃德森林發起進攻。
德國第1傘兵集團軍駐守的這片森林,林木繁密,大樹參天,盟軍的飛機無法準確地為地麵部隊提供航空火力支援,這極大地影響了英軍的地麵攻勢,英國第30軍的推進速度非常緩慢。德軍根據希特勒的命令,在森林中掘壕固守,死戰不退,英軍隻好一公裏一公裏地向前推進。
在加拿大第1集團軍的南麵,歸蒙哥馬利管轄的美國第9集團軍,準備按照原定計劃,在2月10日發起進攻,該集團軍必須先越過魯爾河下遊地區,再向東北方向突擊,該集團軍當麵的敵軍是德國第5坦克集團軍。
在美國第9集團軍發動“手榴彈”攻勢之前,蒙哥馬利始終麵臨著一個困難。美國第9集團軍必須在魯爾河下遊發動攻勢,而魯爾上遊還在德軍手裏。河的上遊有一個蓄水量很大的施瓦門瑙爾大壩,一旦德軍炸掉大壩,洪水將淹沒下遊,辛普森的攻擊行動就不得不中止。
為了確保“手榴彈”行動按時進行,盟軍一直試圖奪取施瓦門瑙爾大壩。早在1944年12月,艾森豪威爾就命令美國第12集團軍群司令布萊德利,在“真實”戰役開始之前,務必占領大壩。布萊德利多次派兵攻擊大壩,但都被德軍擊退。布萊德利無奈之下,隻好派出轟炸機去炸毀大壩,讓洪水提前流入魯爾河下遊,等洪水消散,正好趕上“真實”戰役發動的時間。盟軍的轟炸機飛臨大壩上空轟炸時,遭到德軍高射炮和空軍飛機的阻擊,未能完成炸壩任務。
眼看著“萊茵河戰役”的發起時間越來越近,萬分焦急的布萊德利將奪占大壩這個艱巨的任務,交給美國第1集團軍第5軍所屬的第78師來完成。
2月7日清晨,第78師在780門重炮的支援下,向大壩發起攻擊。德軍死命抵抗,雙方戰至日落,德軍仍然牢牢控製著大壩區。美軍第78師傷亡巨大,布萊德利隻好又派一個師增援。戰鬥進入白熱化,在午夜時分,美軍一個營終於衝上大壩。這個營剛一衝上大壩,就連忙兵分兩路,一路直撲溢洪道,另一路則奔向閘門和機房。
守衛大壩的德軍指揮官心知大壩必然不保,就下令工兵炸開溢洪道、閘門和機房。大壩中所蓄積的將近100萬立方米水,通過溢洪道和被炸毀的閘門奔湧而下,把美國第9集團軍的攻擊地域變為水鄉澤國。
這場大洪水無疑幫了德國第5坦克集團軍一個大忙,該集團軍司令曼特菲爾是個明白人,他知道正常情況下,就憑軍事力量無法阻擋美軍的進攻,但現在有滔滔洪水的幫助,他至少短時間內不用擔心美軍會發動進攻。而事實也與曼特菲爾所想分毫不差,美國第9集團軍隻好將進攻時間往後推遲。
德國最高統帥部趁著美國第9集團軍被洪水阻擋的機會,連忙抽調預備隊和非交戰區域部隊前往賴希斯沃德森林區域,兵力得到加強的德軍防守部隊,將加拿大第1集團軍的攻擊部隊阻止在戈赫—卡爾卡爾一線。
2月下旬,魯爾河流域的洪水逐漸退去,美國第9集團軍司令辛普森決定在2月23日發動攻勢。
2月22日,作為美軍攻擊行動的前奏,盟軍的空軍戰機開始對德軍的交通網進行大規模轟炸,以削減德軍的物資供給和增援部隊的數量,並給德軍指揮機構製造混亂。
2月23日,天剛蒙蒙亮,美軍的炮兵就開始對魯爾河沿岸,德國第5坦克集團軍的陣地實施炮擊。由於這一防守區域的德軍不久前有很多被調往北邊,增援賴希斯沃德森林地區,所以防守較為薄弱。很快,魯爾河防線即告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