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第9集團軍在進攻的頭兩天裏,就在魯爾河東岸取得好幾個登陸場。2月25日,美軍集中坦克部隊自林尼赫登陸場發動強大突擊,成功切斷德軍魯爾河防線北翼黨衛軍第12軍,以及中路第81軍之間的一切聯係,黨衛軍第12軍在美軍坦克部隊和空中戰機的雙重打擊下,損失慘重。德國第338步兵師試圖將美軍坦克部隊擊退至林尼赫登陸場,但遭到美軍迎頭痛擊,該師被迫撤退至萊茵河一線。
德國最高統帥部見魯爾河防線搖搖欲墜,急忙調遣第1傘兵集團軍管轄的裝甲教練師前往門興格拉德巴赫城,企圖阻擋美軍。
3月1日,美軍集結重兵猛撲門興格拉德巴赫城,該城守軍完全抵擋不住美軍的兵鋒。當天晚上,門興格拉德巴赫城被美軍攻克,這是美軍攻克的第一個德國大城市。
3月2日,德軍調動兵力,打算攻擊美軍的側翼,但未獲成功。3月3日,美國第9集團軍的一部分部隊,抵達杜塞爾多夫以南萊茵河一線,另外一部分部隊則轉向東北,朝著韋塞爾推進。
德國黨衛軍第12軍被迫撤退到第1傘兵集團軍的作戰區域內,該軍隨即被德國最高統帥部劃歸傘兵集團軍節製。
在英國第21集團軍群的南麵,布萊德利麾下美國第12集團軍群也發起攻勢。美國第1集團軍在霍奇斯的率領下,向紮根將軍麾下德國第15集團軍發起進攻,德軍實力薄弱,抵擋不住美軍的連續衝擊。至3月1日,駐紮的部隊被擊退至艾弗特河一線。
霍奇斯的南麵,美國第1猛將巴頓率領第3集團軍一路向東,猛衝猛打,進展神速。
當霍奇斯和巴頓一路追著德軍,猛踢他們“屁股”的時候,艾森豪威爾卻多次下令第12集團軍群放慢節奏,他專門告誡布萊德利、霍奇斯和巴頓,在蒙哥馬利沒有到達萊茵河之前,霍奇斯不能攻打科隆,巴頓也不能攻打科布倫茨。
艾森豪威爾一味照顧蒙哥馬利的做派令巴頓極為煩惱,他對布萊德利說,曆史將譴責美國最高統帥部軟弱無能,他一再請求布萊德利讓他去攻打科布倫茨。布萊德利本身也希望霍奇斯或者巴頓能夠搶先渡過萊茵河,給蒙哥馬利來個下馬威,所以他就對巴頓說:“如果有機會,你可以打”。
巴頓記住了這句話,他打算適當地加快進攻節奏。2月27日,臨時借給巴頓的美國第10裝甲師,前進到距離德國古城特裏爾僅有10公裏的地方,一旦防守這裏的德軍失去這個要塞,他們除了退到萊茵河,就再也無險可守。
本來美國最高統帥部預計奪下這座古城需要4個師的兵力,所以美軍高層命令巴頓的第10裝甲師先停下來等待援軍,但是巴頓拒絕等待,他直接命令第10裝甲師發動進攻,結果特裏爾應聲而下。
這時,巴頓既可以沿著摩澤爾河順流而下,直搗科布倫茨,搶先到達萊茵河,也可以南下進攻進攻薩爾工業區,一切隻看他的定奪。最終,他選擇進攻科布倫茨,他還是想搶在蒙哥馬利的前麵抵達萊茵河,並且渡過萊茵河。這就是巴頓,永遠爭強好勝。
美英盟軍在萊茵河西岸的迅猛突進,令德國西線總司令倫德施泰特極為憂慮,他向希特勒強烈建議將萊茵河西岸的部隊撤退到河東,以便依托河麵遼闊、水流湍急、不易強渡的萊茵河重新構築防線。
希特勒此時根本聽不進去任何有關撤退的話,他對倫德施泰特說,將部隊從河西撤退到河東隻不過是“把災難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而已”。德國元首嚴令萊茵河西岸的各支部隊,務必堅守陣地,任何司令部機關和重型設備都不能過河。
事實證明,這道命令其實並不能促使德軍守住他們的陣地,不少德軍官兵幹脆直接向美英盟軍投降,他們不願意再做無謂的抵抗。
由於西線德軍的投降率遠遠高於東線,令希特勒很為惱火,他認為東線德軍官兵總是能夠頑抗到底,是因為他們害怕落入蘇軍的手裏遭到報複,所以現在被圍困在庫爾蘭半島、東普魯士和西裏西亞地區的德軍仍然死戰不降,而西線德軍卻毫無顧慮,他們非常樂意做美英盟軍的俘虜,因為相對來說,美英盟軍優待俘虜。
為了扭轉西線戰局,讓那些與美英盟軍對壘的德軍死戰到底,希特勒想出一條妙策,他打算廢除《日內瓦公約》,按照東線的標準來對待西線的美英戰俘,德國元首的意思是把美英戰俘趕盡殺絕。
希特勒在2月19日的例行軍事會議中說:“讓敵人知道,我們決心用我們手頭所能用的一切手段來為我們的生存而戰。”
從未上過戰場但卻嗜血成性的納粹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慫恿希特勒采取一項嚴厲的措施來懲罰美英盟軍,他強烈建議將所有被俘的飛行員一律槍斃,作為盟軍猛烈轟炸德國城市的報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