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對話四:旅遊健康產業與西部轉型升級
2015首屆中國西部全麵小康論壇
作者:尤蕾
聚焦大健康產業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加快經濟轉變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率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們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時代抉擇。大健康產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國要實現小康,首先西部要實現小康。5月30日,由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小康》雜誌社、貴州省荔波縣人民政府、德安傑環球顧問集團聯合主辦,中國扶貧開發協會協辦的“首屆中國西部全麵小康論壇”在貴州荔波隆重召開。
西部大概念下的各個地域擁有不同的自然條件和天然稟賦,注定了他們各自要采取不同的轉型發展路徑。在健康旅遊產業與西部的轉型升級方麵,荔波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葉霖,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右旗旗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任誌剛以及中國社科院當代城鄉發展規劃院院長付崇蘭,他們分別有話說。《小康》雜誌社副總編張凡主持了這場精彩對話,亦參與了討論。
大健康產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
荔波縣委副書記、縣人民政府縣長葉霖在演講之初就給大家“播報”了一條新聞,山東青島的黃海海域受到汙染,青色的海苔覆蓋在海麵上,讓人們再次對生存環境的惡化而憂心。
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是加快經濟轉變方式、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率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們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時代抉擇。對此,葉霖強調,大健康產業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
“大健康的範疇相當廣泛,涵蓋了醫藥、種植、養殖、藥品研製、保健食品、健康旅遊等多個領域。大健康是大產業,我國處在起步階段,在這方麵有很大的空間,大健康產業年支出總額占到1/10,我國還達不到5%。如果我們達到美國的17%的水平,那麼將創造出17.4萬億元的市場份額。”葉霖進一步說道,荔波恰好就具備發展大健康產業的優勢。
另外,葉霖還指出,荔波擁有古老的民族醫藥,藥用植物350多種,動物250多種,境內的民族曆來有種植中草藥的習慣,野生的杜仲、天麻等名貴中藥成為荔波的特產。
如果說,地處西南邊陲的荔波擁有良好的生態是天生的稟賦,那麼位於內蒙古的土默特右旗則為了打造生態之城付出了更多努力。內蒙古自治區土默特右旗旗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任誌剛說,他們關停了一個著名的煤炭物流園區,為此財政稅收一年損失20個億。但是這場經濟劇痛換來的是一條美麗的北方風景線,當地完成天然林保護等重點林業生態建設16萬畝,森林的覆蓋率達到了29%。
“去年,我們取締了不達標的煤場和沙石場共174家,特別對煤炭園區、煤炭企業進行綜合治理,加大了大氣和固廢汙染治理,取締3家違規企業、129家環保不達標企業,投資2.2億元進行環保治理。我們提出用三年的時間實施環境綜合治理、山區道路改造和森林資源防護工程,持續優化生態環境質量。”任誌剛指出。
2014年,土默特右旗以打造北方生態屏障和生態綠色長廊為主題,不斷加強農業生產建設和城市園林綠化力度,營造了整潔、優美、生機勃勃的城市環境。任誌剛介紹道,土默特右旗加強黃河濕地保護,完成天然林保護等重點林業生態建設16萬畝,森林的覆蓋率達到了29%。五年中累計投資將近10億元,率先在包頭市完成了G6高速公路、110國道生態環境綜合治理,成為呼包之間的景觀走廊。
“循環經濟本身如果完全靠科技,不跟大自然結合,就是科技的勝利,生態的失敗。”中國社科院當代城鄉發展規劃院院長付崇蘭指出。
城鄉如何華麗轉身
荔波是國家級生態示範區,旅遊發展從單一的自然觀光向文化體驗、休閑度假、科普考察等多元化的方式轉變,已經成為荔波產業發展和經濟騰飛的助力器,綜合旅遊收入從11億增加到57億,年均保持30%以上的增長速度。其中,荔波古樸的民族文化風情功不可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