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對話三:公共服務與西部全麵小康
2015首屆中國西部全麵小康論壇
作者:劉建華
把生態資源轉為經濟資源西部的縣城,共同麵臨的問題就是——貧困。西部地區擁有青山綠水,同時也因大部分城區四麵環山,城市的發展受到限製。如何創造一個寬鬆的、有利於人才發展的環境,怎麼讓企業家來西部帶動產業來發展都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5月30日,在貴州省荔波縣舉行的“首屆中國西部全麵小康論壇”分論壇上,來自各界的黨政領導、專家學者就“公共服務與西部全麵小康”進行了近三個小時的思想碰撞,對西部全麵小康的建設獻計獻策。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我國已進入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而西部地區的全麵小康建設占據重要位置。在新一輪對外開放中,“一帶一路”戰略將重點延伸到中西部廣大地區,西部地區又迎來了擴大開放、實現趕超的重大機遇。但同時也要看到,西部地區與東部地區發展水平仍有相當差距,西部地區全麵小康建設任重道遠。
把縣域招牌推出去
我國西部經濟發展相對落後,如何發展西部經濟,建設全麵小康一直困擾著地方主政者。
求是雜誌社原編委、秘書長盛天啟認為,西部地區各地要結合本身實際,打造地區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連我這樣學曆並不低的人,來過貴州兩趟,都不知道有個地方叫荔波。盡管荔波的地質地貌被稱為世界遺產,但也要從這裏走出去。你擁有優越的環境,但關鍵是還要得到社會、民眾、輿論認可。對於荔波,我給的建議,就是讓最高端的策劃專家、最高端的網絡專家來策劃,重點介紹旅遊優勢、人文的民族風情。”盛天啟說,荔波擁有得天獨厚的青山綠水,如果花十萬塊錢做個旅遊宣傳片放到網絡上,離開傳統媒體,獲得大眾的關注,讓最前沿的網民看荔波。首先走這步棋,知名度、影響力有了,相關的產業自然會跟上。
西北大學中國西部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姚慧琴對此表示認同,“我到了荔波的大七孔小七孔以後,發現景觀非常好,人也很好。然而,好的旅遊資源到底惠民了沒有,後來發現老百姓的確不如人意。”
盛天啟說,荔波隻有一條路可以走,就是要有好的、寬鬆的政策環境,特別的優勢吸引企業家,策劃好的項目,把企業家吸引過來。企業帶來的不僅僅是資金,還有優秀的人才和先進管理理念。
怎麼吸引外來的投資,盛天啟認為目前所有的環節中最需要做的就是提高荔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引進人才生態發展
西部地區要發展,資金和人才成為最主要的瓶頸。
“在山西的某個縣,那個地方沒有煤,山西大部分地方有煤,也沒有工業。這個地方非常有利的資源是,水土條件比較好,空氣質量非常好。對發展綠色產業非常有利。我們引進了農業到那邊去開發綠色蔬菜,省裏的領導對我們做的項目推薦非常滿意。”中國扶貧開發協會項目部主任蔣任重說,其協會有一個口號“扶貧先扶誌”,人扶起來後麵的事情就跟上來了。
蔣任重坦言,人才也是雙向的問題。作為一個欠發達地區,把高端人才吸引進來,做到這一點是很難的,因為你相對落後,沒有多少人願意到你的平台上做事情。反過來講,剛開始不能做到吸引很多優質人才,但卻可以讓自己的人走出去。“我們國家很困難的時候,我們派出很多的留學生。而這些留學生對未來中國的建設起到非常巨大的作用。我們國家的創建,我們科技界的領頭人,甚至我們商業界的人,包括互聯網時代,百度的老總都是出去了以後又回來,我認為這是非常好的途徑,尤其對西部地區來講。”蔣任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