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一次應邀去中亞與東幹親人交流
1989年春天,我和我夫人穆淑惠應蘇聯吉爾吉斯加盟共和國科學院院長土拉爾·考依楚耶夫的邀請在中亞和莫斯科等地進行了近三個月的訪問交流。在莫斯科,我們去看望了著名的東幹語言學家阿不都拉合曼·卡裏莫夫,他向我們仔細介紹了當年他參加創製東幹文和編寫東幹語課本,以及他於五十年代與到莫斯科進行學術訪問的王均先生交流的情況;我們還在我們的住處——東幹族青年學者冬臘兒的家中宴請了曾研究過東幹民間故事的蘇聯著名漢學家、我們的老朋友李福清教授,他再次向我們回憶起了他當年深入中亞東幹農村調查研究東幹民間文學的日子。我還清楚記得,在我們到達吉爾吉斯斯坦首都伏龍芝時正是黎明時刻,可是吉爾吉斯斯坦科學院東幹學研究部的全體工作人員和他們的家屬天還不亮就乘坐著一輛大轎子車來迎接我們。我們一見麵,便緊緊地握手,緊緊地擁抱,我們互道“賽倆目(色蘭)”。他們是100多年前被迫離開祖國遷移到中亞的親人,我們多麼盼望能有一天與他們相聚啊!我和穆哈買德·蘇尚洛已有30年未見麵了!在伏龍芝我們住在穆哈買德·蘇尚洛家中。吃早飯的時候,穆哈買德·蘇尚洛夫婦與我們商量了在中亞活動的大致日程和要共同研究的事情。我們早飯後立即去看望了詩人雅斯爾·十娃子的家屬,並到郊外騷葫蘆東幹村雅斯爾·十娃子的墳墓前誦經、接
“都阿”(祈禱)悼念。第二天上午,穆哈買德·蘇尚洛在吉爾吉斯斯坦科學院東幹學的辦公室裏舉行了一個歡迎會,我講了中國的回族及研究情況,他介紹了科學院及東幹學部的工作和與各國交流的情況。他說中蘇關係正在迅速改善,他很希望蘇聯的東幹族學者能盡快應邀訪問中國,也希望有更多的中國回族學者到中亞訪問。他希望兩國的學者應當成為構架兩個國家友好的橋梁!他又詳細地詢問了中國回族學者的情況,並讓我提個名單供他們邀請時參考。事後,我們商定了先請去訪問蘇聯的中國學者和民族工作者的名單。
由於我們是中蘇關係解凍後第一批來訪的中國客人,在中亞我們到處受到東幹親人們的熱烈歡迎和熱情接待,我們應邀訪問過吉爾吉斯斯坦和哈薩克斯坦的不少農村,在城市裏也去了不少東幹親人們的家裏做客,我們拜訪了蘇聯東幹人協會,我們與西北回族農民起義的領袖人物白彥虎的後輩人、與馬三成鄉集體農莊的女領導人、與在菜市場裏賣菜的婦女、與大中小學的教師學生、與醫院裏的醫務人員、與作家詩人和演員等方方麵麵的東幹人都進行了采訪交談,我們還參觀了城鄉的學校、幼兒園和曆史博物館。我們從親人們的嘴裏聽到了他們講述的東幹人遷移史,實地了解了他們保持的宗教習俗、語言文化和較富裕的生活,也得到了他們贈送的一些東幹文的書籍、報刊和唱片、照片,其中有東幹曆史、東幹語俄語詞典、東幹民間文學方麵的書和東幹民俗方麵的論文資料。這次中亞東幹地區的田野調查收獲是很大的!我們認為更重要的是掀開了中國學者和蘇聯中亞東幹學者交流的新的一頁,為兩國回族人民之間的聯係架設了一座橋梁!也為我在中央民族學院培養研究東幹學的人才加重了責任感和承擔的勇氣!
回到北京後,我立即向白壽彝轉教授轉達了蘇聯東幹人民對他的真摯問候和盛情邀請,白先生說因上了年紀不便再出國,要盡快地邀請穆哈買德·蘇尚洛教授前來中國訪問。我又向國家民委領導反映了白先生的意見,建議由國家民委邀請穆哈買德·蘇尚洛教授前來中國訪問。同時,我抓緊時間撰寫了好幾篇介紹蘇聯東幹人概況、東幹語言文字、東幹文學、東幹人知名學者、東幹人名等方麵的文章,後來陸續發表在《寧夏社會科學通訊》、《寧夏大學學報》、《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及《語言與翻譯》等刊物上。這些文章的發表較全麵地向國內讀者介紹了蘇聯中亞東幹人的情況,吸引了不少人的關注,國內許多回族學者和民族工作者紛紛向我打聽東幹人的詳細情況,並希望我為他們和他們的單位牽線搭橋,建立交流聯係。
四、在中國熱情接待穆哈買德·蘇尚洛通訊院士
1990年1月18日至31日,吉爾吉斯斯坦科學院通訊院士穆哈買德·蘇尚洛教授應邀對中國進行了非常成功的訪問。他抵達北京首都機場時我和我夫人穆淑惠去迎接的,下榻在民族飯店。活動在北京期間都是由我陪同,到外地參觀是由當時在國家民委外事司工作的郭兆林同誌陪同。在北京他看望了北京師範大學的白壽彝教授,看望了北京大學馬堅教授的遺孀和殷法魯教授,並給馬堅教授走了墳。在京短短的幾天裏,他還到過去當過全國人大民委主任劉格平的秘書的底潤昆同誌和我們的家,並出席了國家民委、中央民族學院等單位為歡迎他而舉行的座談會。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銀川市受到自治區李成玉副主席、銀川市長和社科院陳育寧院長、楊懷中教授的親切接待,還派人陪他參觀了吳忠市。在蘭州,他受到甘肅民族研究所馬通研究員和西北民族學院馬麒麟院長、郝蘇民教授等先生們的熱情關照,還派人陪他去臨夏等地參觀訪問。他回國以後把在中國的所見所聞撰寫了一篇題為《在祖先的土地上》的文章,他托人把俄文稿子捎了過來,由郭兆林同誌翻譯成中文,我又做了一些校對,並送給寧夏社科院請他們在《寧夏社科通訊》上發表了。他的這篇對祖先的土地充滿感情的文章深深感動了我國不少回族讀者。大家希望兩國的回族學者在剛剛解凍的中蘇關係中能為兩國的民間友好交流作出貢獻。有的回族青年托人轉告我希望跟我作研究東幹學的研究生。
1989年我和我夫人的對蘇聯的訪問,1990年穆哈買德·蘇尚洛的對我國的回訪在中國回族和中亞東幹族之間架起了一座友好交流的大橋。從這以後,雙方之間的來往日益密切!過了不久,穆哈買德·蘇尚洛夫婦應陝西回族親人的邀請去西安等地進行了友好訪問,他們路過北京時住在中央民族學院,由中央民族學院協助迎送和安排在北京的活動。接著,哈薩克斯坦江布爾輕工業大學的副博士拉什德·巴基勞夫以訪問學者的身份來我國進修,他的夫人漢學家法提買·蘇秀鳳諾娃也來到北京,我們經過與陝西、甘肅、寧夏的有關單位的聯係,各地的回族同誌都熱心地接待了他們。在北京,也受到了中央民族學院少數民族文學藝術研究所各族老師們和我們全家的熱烈歡迎。
五、與東幹親人們的交往越來越密切
1991年蘇聯解體,蘇聯原中亞各加盟共和國紛紛宣布獨立,發生了巨大變化。
1992年春天,我和夫人穆淑惠再次應邀訪問了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深入各地東幹人鄉莊進行田野調查,為在中央民族學院培養研究東幹學的人才收集資料。這次訪問中我著重與各共和國的東幹文化協會、東幹協會的領導和知名的東幹學者穆哈買德·蘇尚洛、依裏雅斯·優素波夫、胡賽因·布呷佐夫、穆哈買德·依瑪佐夫、拉什德·巴基勞夫、馬乃·薩烏勞夫等人商量了今後相互交流、共同研究及在中國培養東幹學人才的事宜。這一年秋天,我帶著北京市民族工作者代表團再次訪問中亞,又與吉爾吉斯斯坦、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的東幹親人進行了交流。
1992年以後,我國各地回族學者與中亞東幹學者的來往越來越密切,東幹人到北京的也越來越多。我在這一年被國務院批準為“享受政府津貼的有貢獻的專家”。同年,我還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準為博士生導師。這就更增加了我的責任感,便決心要為我國培養研究中亞的博士,其中包括培養研究東幹學的博士和研究國內外回族的外國留學生。
1993年,一位日本女留學生來北京跟我學習吉爾吉斯語,後來我也介紹她到比什凱克去深造,她初去時就住在穆哈買德·蘇尚洛的大女兒家中。後來我又招收了專攻回族學研究的另一位日本男留學生,我除了給他講我國的回族曆史及現況,帶他去河北滄縣、孟村回族自治縣及寧夏回族自治區各地進行參觀訪問和田野調查外,還介紹了國外東幹人的簡況。
1994年,吉爾吉斯國立農業大學教師拉什德·優素波夫來中國人民大學進修,吉爾吉斯共和國國會議員、東幹協會會長葉辛·依斯瑪依爾應邀來我國訪問,都到我家看望,我也拜托他們以後對我推薦去留學的博士研究生給予關照。他們都滿口答應,以後的事實證明他們都盡了最大努力關照了我推薦去留學的博士研究生。
1995年秋天,我應邀去吉爾吉斯斯坦出席瑪納斯1000年國際研討會。會議期間吉爾吉斯共和國總統舉行國宴招待了各國部分與會者。會後的一天晚上,我隻身到語言學家楊善興·優蘇波夫家看望了已經從科學院退休的老人家和他的夫人老姐兒·辛勞。楊善興·優蘇波夫是吉爾吉斯斯坦知名的語言學家,他不僅研究東幹語,也精通吉爾吉斯語,他參加過創製東幹文字的工作,他編過《東幹語俄語詞典》、東幹語教材,也用吉爾吉斯語撰寫過《吉爾吉斯文字史》等書,他向我追憶了當年參加創製東幹文字的工作情況。他的夫人是一位民族學家,出版過東幹民俗方麵的書。我對他們夫婦多年來非常關心我的成長,並贈給我不少的吉爾吉斯文和東幹文書刊表示了真摯的謝意。穆哈買德·蘇尚洛夫婦在百忙中也抽空來到我的住處,他們把中亞東幹親人為紀念馬三成·馬呷孜(1885—1938)逝世110周年而特製的一塊印有馬三成·馬呷孜頭像的手表送給了我,說是我因學校裏有課沒能應邀前來出席紀念大會,東幹親人們特意給我留下讓穆哈買德·蘇尚洛夫婦轉交我的。我接過這塊手表內心非常激動,我感謝中亞東幹親人們對我的深情厚誼,他們在分贈紀念品時還想著我。我也無限敬佩那些在130多年以前在起義失敗後痛別家鄉,翻山,過戈壁,經過千辛萬苦遷移到中亞去的東幹親人和他們的後輩傳人,馬三成·馬呷孜像當年的白彥虎一樣,是一個領袖人物,是一個英雄人物!他是中亞東幹人的傑出代表,他在十月革命後受到列寧的接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