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幹、清楚[辨析]:“清幹”常作補語,意義跟“清楚”無別,但作謂語時一般指人的大腦是否清醒不犯糊塗,如得了重病或是發生車禍,首要的是問“人清幹著沒有”,以此判斷事態是否嚴重。
(三)一個特殊的量詞
遍碾上一又一,你看把我李三娘給的我就難不難啊。(《李三娘碾磨》)、遍[辨析]:和“遍”都是動量詞,“遍”的使用範圍廣,的使用範圍窄,常用來表示反複的動作的遍數,如碾磨、壓麵、打場、洗菜、刷牆、檢查等。
(四)常用副詞可:語氣副詞我們的嘴裏的舌頭嘴裏的牙,上下的牙長得可白拉拉,有朝一日人活著年紀大,舌頭在哩不見牙。(《丁蘭刻母》)
哪些有個飲了牛的牛蹄窩窩子哩,龜娃子,可深得很啊。(《丁蘭刻母》)
那個奴根又不正經,再不了給勾留上個旁人來鬧婚,私疙瘩掏到我們娘家可楯得很。(《李三娘碾磨》)
你沒事了就連家裏蹲,沒事閑幹幹你可不能來出門。(《丁蘭刻母》)
“可”表示強調語氣,程度不等。上麵第一例舌頭和牙作比較,“可”含有轉折的意味,表示牙齒雖白但(不久長)。後三例帶有警告的意味,預示將來可能會發生不測。
有沒:全部;都要知員外的名和姓呀,他生著弟兄三個人,一個一個抓成人,一個一個的媳婦子有沒給娶家門。(《三子分財》)
老莊裏的東西麼我們不了動,有沒麼分給三兄弟,家伺奉老的哩叫家好使用。(《三子分財》)
一例:一律;全部有錢著的酒朋友肉朋友,這個時候一例變了臉呀,老兩口子就要不上飯啊。
(《三姑娘拜壽》)
陽世三間說待話了留下些,一例說盡使不得。(《遊地獄》)
“有沒”和“一例”是同義詞,用法上沒有區別。
帶概(裏):本來;根本;從來問他的姓來也有姓,帶概裏人家根根兒深。(《丁蘭刻母》)
門神護衛家把這個老婆子擋了個硬啊,帶概盤問著不叫她進這個蒲州城啊。(《丁蘭刻母》)
喲,娃娃,自從給你娶了個媳婦娶進門,帶概你沒有叫過個老母親,今個你緊一聲,慢一聲,喊著母親又是啥事情散?(《任倉埋母》)
我們夫妻自從過了門,帶概沒有臉兒紅。(《小姑賢》)
看見:表示事情發生的時間比預料的早夫妻過門般配得很,康氏夫人看見身懷有了孕。(《丁蘭刻母》)
“看見”也說“看價”,大概是“看見”的音變。如:叫那個王媒婆子聽了個真,“喲喲喲,如今這個丫頭子,實在尖著了不得,保呀沒有保哩看價上門罵我來了,我就再不保去了。”(《巧嘴姑娘》)
盡投:等到盡投給家把女人說進門,女人厲害著教著叫變了心,青紅皂白再不問,把媽媽按住拿的牛鞭家就掄!(《丁蘭刻母》)
盡投兒子這乎子改過心來了,媽媽嚇著碰死著這個樹上,哢嚓一下,她就碰死了。(《丁蘭刻母》)
“喲喲喲,人還沒有注意,把那麼個東西,端了個火糟子,刮風著哩,盡投端上來,家還風吹著著了,扔著灶火裏還趁勁兒燒掉了。”(《巧嘴姑娘》)
“盡投”表示等到了某個時間,事情有了新的變化,如上麵第一例;也表示動作行為發生的時間遲慢了,如上麵二三例。
看見、盡投[辨析]:“看見”和“盡投”都表示時間,“看見”表示時間超前,“盡投”表示時間滯後。
從:再;重新我要想反穿羅裙從嫁上個人,老漢死哩給我安當得千真萬確,可正確得很呀。(《丁蘭刻母》)
從說一個會帶鑰匙的能當家,頂你兩個馬家丫頭兒馬金花呀!(《小姑賢》)
“從”也說“從新”,二者的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不過我們整理的賢孝唱詞中沒有出現“從新”的用例。
從、再[辨析]:“從”和“再”都表示行為動作的反複,但二者有細微的差別:“從”有從頭再來的意思,“再”可以表示動作行為的繼續。如一件衣服做壞了就要扔掉“從做”,衣服做了一半可以休息一下“再做”。
還:表示程度;表示項目、數量增加,範圍擴大數九天你的寡婦媽媽還六辛,又給人家洗衣、剪布,還要抓孩童。(《丁蘭刻母》)
上例第一個“還”表示程度,相當於“更”、“更加”,第二個“還”表示項目擴大。
還:副詞,表示意想不到,相當於“竟然”。
那天我買了馬,那麼照說下的,說是找不上門來,今天家還來了,倒給我出了個難題。(《白馬卷》)
光:隻回來就到小房中,光見哥哥床邊坐,光見母親站麵前,嫂嫂哭得真難腸。
(《小姑賢》)
將:剛;剛才;剛要;剛好將開開二門,唉喲,人喊馬叫了不成。(《李三娘碾磨》)
上例“將”表示一個動作正在進行,另一個動作也同時發生了,相當於“剛”。
一個人顧著個一個人,一擔子才賣著兩個錢,將夠買著吃一碗飯。(《三子分財》)
上例“將”表示“剛好”、“正好”。
將兒:剛;剛才;剛要;剛好媽媽又到第二天清早晨,將兒把飯連地裏送,老媽媽家就得下了場病。(《丁蘭刻母》)
上例“將兒”表示剛要(做某事)、正打算(做某事)。
我們奶奶孫子將兒三口子人。(《任倉埋母》)
上例“將兒”表示“剛好”、“正好”。
將將:剛好鍋裏麼添給了水四碗,熬著滾著跐著小米兒爛,將將滾有碗半飯。(《郭巨埋兒》)
將、將兒、將將[辨析]:“將”、“將兒”、“將將”都有“剛好”的意思,“將將滾有碗半飯”的“將將”可以換用“將”或“將兒”。“將”或“將兒”。
還有“剛”、“剛才”、“剛要”等意思。
不了:不要我的小冤家啊,你的爹爹死哩家不了叫我從嫁人。(《丁蘭刻母》)
少著:不要你給我背上遠裏滾,少著進郭家的門。(《郭巨埋兒》)
不了、少著[辨析]:涼州方言表示禁止做某事用“不了”、“少著”,“不了”使用範圍廣,“少著”語氣強烈,態度堅決,一般用於警告、命令等。
個家:最好還是嗨呀呀,小姐,我看你這個劉家莊上磨不出個人來呀,你個家早些尋上個無常,投井落河哩麼,上吊抹脖哩麼。(《扒肝孝母》)
你個家好好連嫂子過去吧,你若聽我妹子的話,你把嫂嫂丟在家。(《小姑賢》)
“個家”常用來勸告別人做或不做某事。
到竟:究竟烏鴉對對喳喳叫,狼蟲虎豹多著不得了啊,我了喀那個地方到竟是個什麼事?
(《李三娘碾磨》)
“到竟”的同義詞是“到底”、“究竟”。
定定:一動不動地劉知遠在磨坊門上定定等,李三娘還給家推磨羅磨幹營生。(《李三娘碾磨》)
你嫂子害得喲定定等,烏馬城喲你動不了身。(《白鸚哥盜桃》)
給:卻把女人說給,你給變了心。(《丁蘭刻母》)
第二個“給”表示轉折。
天遭糧荒真苦情,一家人給認不得個一家子的人,弟兄們就認不得弟兄們,自己的老子不顧自己的兒。(《任倉埋母》)
就給:就老漢子就給得下了這場不好的病,把老婆子請到上房中,給老婆子安當了些話,就淚得很啊!(《丁蘭刻母》)
涼州方言常說“就給家”,第三人稱代詞“家”作“給”的賓語,有時實指,有時虛指,虛指時“家”常省略,“就給”詞彙化,意思相當於“就”,具有加強語氣的作用。再如:媽媽呻喚給了那麼半日整,王素珍媳婦子就給聽了一個真。(《丁蘭刻母》)
盡投烏鴉把他點染著改過心來了,媽媽卻嚇著柳樹上她就碰死了,媽媽就給碰死著樹上歸了陰啊。(《丁蘭刻母》)
又給:又老奶奶就哭給了那麼半日整,門神護衛又給聽了一個真。(《丁蘭刻母》)
“又給”相當於“又”,具有加強語氣的作用。
不踅意:不知不覺行路行了一月整,不踅意回到了濱州城。(《李三娘碾磨》)
一路又走一路觀,陰曹地府萬掛石崖路難行,不踅意走到了四道關。(《遊地獄》)
強們:難道真正強們過了時了,衰了運了?(《白馬卷》)
連:都滾你的奴才,三輩子的底根子連罵掉了,還有它罵的什麼哩。(《白鸚哥盜桃》)
“連”緊跟在受事主語的後麵,表示該做的都已經做了,不必害怕什麼。如小孩貪玩怕受父親責備,母親寬慰孩子說:“作業連做完了,不了害怕。”
(五)常用介詞給:把曬死媽媽不要緊,給我的女人曬死可憐得很。(《丁蘭刻母》)
叫:被燒給紙叫風刮散,奠給酒叫土滲幹,奠下的獻菜叫狗吃上,做下的席家叫人吃上。(《丁蘭刻母》)
望著那個秋季裏的莊稼來收成,誰知道八月初又叫那個雪壓盡。(《郭巨埋兒》)
打:從碰著這個山,他就打山上走;碰著一個嶺,他要打嶺上行啊。(《丁蘭刻母》)
正讓那小姐攪糞,那兩個就打門前過。(《郭巨埋兒》)
唉,這個兔崽子,我說留了你的性命,你看你把我的馬衝驚,嚇嚇我打馬上掉下來,我打開寶雕弓,射他一箭為好。(《李三娘碾磨》)
從打:從我在此地招了親,那個五馬李太守從打馬鞍把你捎到濱州城,你的義母把你抓成人。(《李三娘碾磨》)
“從打”是同義詞“從”和“打”的連用。
打著:從黑煞老爺打著空中過,衝壞了一家人等的緣分散。(《扒肝孝母》)
你說沒有維旁人,這個私疙瘩打著哪裏生呀?(《李三娘碾磨》)
以打:自從以打家的老漢命歸了陰,丟這個老婆子哩,她才二十三歲的個人。(《丁蘭刻母》)
以從:自從以從把這個女人娶進門,說給的這個女人家厲害著可惡得很。(《丁蘭刻母》)
(六)常用擬聲詞呼呼囔囔:模擬睡覺時的呼吸聲兒子在床上呼呼囔囔地睡覺的個人啊。(《丁蘭刻母》)
瞌睡娘娘去給遣下凡,擱在了三娘的眼睛上,三娘麼呼呼囔囔把覺眠。(《李三娘碾磨》)
嘰嘰吵吵:模擬眾多人的說話聲也不說李三娘在街上浪,再說李鴻信一丈青耳聽著嘰嘰吵吵有了人啊。
(《李三娘碾磨》)
哢嚓、哢嚓嚓:模擬打雷聲,也可說“哢嚓嚓嚓嚓”。
西北角上起烏雲,東北角上刮怪風,哢嚓五雷響三聲,竹子白雨潑給了二三陣。(《任倉埋母》)
竹子白雨大著了不成,哢嚓嚓地,雷神爺下來著了中。(《丁蘭刻母》)
欻拉拉:模擬核頭碰撞聲核頭棗兒欻拉拉響,夫妻兩個配姻緣。(《郭巨埋兒》)
噗嚕嚕、噗嚕嚕嚕:模擬禽鳥拍翅聲把鸚哥倒到了金殿上,鸚哥跌倒起來,跌倒起來,噗嚕嚕抖掉一身綠毛,變成一身白毛了啊。(《白鸚哥盜桃》)
房簷上的白鴿娃子噗嚕嚕嚕燒得滿天飛,前樓後樓都燒著,一轉兒的房子嘩啦啦啦都著了,老兩口子快逃命呀。(《三姑娘拜壽》)
呼嚕嚕嚕:模擬氣流振動氣管聲肝花心扒著擱著木方盤,小姐呼嚕嚕嚕一口氣歸了天。(《扒肝孝母》)
嗑騰騰騰:模擬氣管有痰時氣流振動氣管聲嗑騰騰騰咽痰歸了陰。(《丁蘭刻母》)
嗑啪啪啪啪:模擬大火燃燒聲不祝告還可罷,一祝告哩四麵八方嗑啪啪啪啪火著大。(《三姑娘拜壽》)
卜噔:模擬氣流從大腹經小口爆破而出聲,如放屁聲等脖子梗,眼睛瞪,腰子一趔攢了點勁,卜噔地生下了個小孩童。(《郭巨埋兒》)
啪嗒:模擬開門聲來到小房門,啪嗒一聲推開小房門。(《扒肝孝母》)
大凡物件倒地發出的聲響都用“啪嗒”描摹。
哐嘡:一般用來模擬關門聲血水淋淋染衣裳,七寸長的刀口在肚子上,嚇得那個劉金華哐嘡栽到地埃塵,昏昏沉沉起不動身。(《扒肝孝母》)
上例中“哐嘡”模擬人倒地發出的聲響,表示聲響大。
乓嘡:模擬人重重地倒地聲他正在慟哭,叫家月娘娘啪地胛子上拍了一把,嚇壞了劉知遠,乓嘡地跌倒在地。(《李三娘碾磨》)
咂啦、咂啦咂啦、呱啦呱啦、吱哇吱哇、咯哇咯哇:模擬嬰兒的哭聲娃娃咂啦地咂啦地來哭喊,娃娃生在了人世中。(《李三娘碾磨》)
娃娃在小屋裏咂啦咂啦動哭聲,奶奶喃耳朵背了也聽不真。(《郭巨埋兒》)
不爭氣的那個奴疙瘩,呱啦呱啦家就嚎給了兩三聲呀。(《李三娘碾磨》)
郭石匠正在小屋裏去安身,耳聽著一個娃娃吱哇吱哇哭得緊,跟這個聲音兒就把娃娃尋。(《李三娘碾磨》)
娃娃送到漚麻坑,水麵上漂著咯哇咯哇動哭聲。(《李三娘碾磨》)
咵嚓咵嚓:模擬雷擊物聲小郭巨手舉钁頭下歹心,咵嚓咵嚓著得中,五寸的石板刨開了個老窟窿。
(《郭巨埋兒》)
哐嘡哐嘡:模擬刨土聲小姐祝告罷,拿了钁頭下歹心,哐嘡哐嘡刨得凶,坑坑刨了一尺深。(《任倉埋母》)
噗呲噗呲:模擬液體受擠壓噴射聲走一步血一點,鞋殼婁裏的鮮血噗呲噗呲往外淌。(《李三娘碾磨》)
呼嚕呼嚕:模擬吃飯聲唉,雙手端起飯,呼嚕呼嚕舀著喝給了兩三碗,你說叫你哥哥在著怎麼辦?
(《小姑賢》)
二、賢孝唱詞中的幾個合音詞倆:“哩啊”的合音“喲,丈夫,我們把孩兒背上,西北蒲州城上逃難,丟下老老的八十多的母親給誰放下倆?”(《任倉埋母》)
“爺爺,我這馬是賣的麼。”“賣的,賣多少倆?”(《白馬卷》)
喀:“給一下”的合音小劉暠把龍衣王帽都脫盡,裝上個討飯的了探喀夫人。(《李三娘碾磨》)
東西家打著叫門響哩,抹布子擰得水淌哩,抹布頭子肩膀上搭,胳老窪裏把筷頭子來擦喀,你說她邋遢不邋遢!(《小姑賢》)
咋:“子啊”的合音唉,小姑咋,昨日個來了一封信,家說是劉姑爺死到亂馬軍隊上了,叫你反穿羅裙別嫁旁人去倆,你去吧,卬!(《李三娘碾磨》)
過:“給我”的合音叫你這個賤人不嫁人,花園裏給我幹營生,三個棱的扁擔你過肩頭擔。(《李三娘碾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