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給一升米,化給一升麵,臨走待了化給幾個喝茶錢,老師傅走待了你過把信帶上呀。(《韓湘子探家》)
嗲:“的啊”的合音喲喲喲,我的這個喂狗的、喂狼的、害喪的、害癀的,你這個漿水缸子裏歇涼嗲。(《小姑賢》)
唉,砸不得,砸不得,我是借上人家嗲。(《三子分財》)
涼州方言中助詞“的”、“地”、“得”讀di,所以跟“啊”合音為“嗲”(nia):“你啊”的合音狗賤人,狗雜種,給(nia),這不叫,一天給你這麼一雙饃饃兩碗飯,吃了你就這麼價給我把營生幹。(《李三娘碾磨》)
“給(nia),丈夫,我怎麼糊塗了,就說的你吃些哩嗎喝些哩,飽著哩嗎餓著哩,給(nia),你吃來。”(《李三娘碾磨》)(nia)隻限於跟“給”組合,“給(nia)”形成固定格式。(zua):“做啥”的合音你去了搜著尋根倆,根尋著他不問你便罷,但問挖著我的根(zua)倆,你就說我要我的馬錢來了。(《白馬卷》)涼州方言中“做”讀zu,所以跟“啊”合音為zua。(cua):“做啥”的合音“爺爺,我挖樹尋根著哩麼。”“(cua)倆尋著?”“爺爺,要我的馬錢來了。”(《白馬卷》)(cua)是“(zua)”的音變,聲母由不送氣變為送氣。
三、賢孝唱詞中的慣用語老妖精:喻指中老年潑婦母親生來是個老妖精,巧言伶語就說得凶。(《小姑賢》)
麵耳朵:比喻男性懼內李鴻信麵耳朵,揪掉一個能行結三個。(《李三娘碾磨》)
貼門框:比喻向人乞討或寄人籬下低眉下眼貼門框,千家萬戶的門上來要飯。(《三姑娘拜壽》)
學待詔:新手學習技藝打發徒弟娃子起了身,去了要飯吃的頭上學待詔。(《白馬卷》)
“待詔”指理發師,“學待詔”本意是學習理發技術,涼州方言中專指新手學習技藝。涼州有俗語“死人頭上學待詔”,說的就是在死人的頭上學習理發,大可以放心去做,理壞了沒關係。
尋無常:自盡我們趕緊打著叫她尋個無常。(《丁蘭刻母》)
“無常”是舊時迷信所謂勾魂之鬼,人們避之不及,自尋“無常”,即自盡。
溜趟子:因事忙而不停地跑來跑去老兩口子在暖閣兒裏就座,冷了睡到熱炕上,熱了睡到冷床上,大炭爐子肉罐子,伺候的丫鬟們溜趟子。(《三姑娘拜壽》)
跳蹦蹦:蹦蹦跳跳的樣子,有時形容非常高興,有時形容非常生氣爺爺一聽怪高興,抓耳撓腮跳蹦蹦。(《郭巨埋兒》)
四街八巷轉一轉,沒人把這個馬兒問一遍,張三氣得跳蹦蹦,你看這個害喪的、害癀的、活活剝了馬皮的,拉上我們去了殺著吃。(《白馬卷》)
夢不起:沒想到夢不起這個包太太進呀門呀,衝頭打給了你三拐棍。(《白鸚哥盜桃》)
一溜風:撒腿飛跑大哥二哥嘛嚇掉魂啊,甩開腿子麼一溜風。(《三子分財》)
再就青紅皂白沒有問,馬麼拉上一溜風。(《白馬卷》)
直了聲:因疼痛、悲傷難忍而放聲大叫或大哭三姑娘的在破馬棚底下動哭聲,蔣家奶奶起了身,回來到了破馬棚,給了就一片蘿卜兩根蔥,辣著娃娃就直了聲。(《三姑娘拜壽》)
渾身上下就打成一個血淋淋,鹽末子撒上又拿黑醋噴,疼得那個媳婦子就直了聲。(《小姑賢》)
了不成:了不得人生一個人疼壞人,媽媽肚子裏疼著了不成,疼著一窩窩兒難受得很。(《丁蘭刻母》)
“了不成”常作形容詞的補語,表示程度。
不行行:不好呸!不行行!掃下的院子驢球畫門神,唉,馬家的這個賤人不中用!(《小姑賢》)
單有三姑娘,臉麵長得醜得很,黑郎麻醜不行行。(《三姑娘拜壽》)
打通通鼓:雙方事先溝通以蒙騙他人妻子呀,你兜襟摟起來,你叫看分明,不看又說是我們兩口子打了通通鼓。
(《扒肝孝母》)
看不過眼:對眼前發生的事看不慣,抱打不平手提皮鞭一把整,劈頭夾腦把嫂子打一頓,我看不過眼。(《小姑賢》)
哭了聲人窮馬瘦溝子鬆,窮漢人說話沒人聽。(《三姑娘拜壽》)
過了耳邊風:置若罔聞我的話兒你記在心,娃娃,不了過了耳邊風。(《李三娘碾磨》)
驢球畫門神:形容做事不認真,敷衍了事呸!不行行!掃下的院子驢球畫門神,唉,馬家的這個賤人不中用!(《小姑賢》)
騎了個灰叫驢:碰了釘子,自討沒趣自說是挑著起來是好事呀,誰知道騎了個灰叫驢呀。(《扒肝孝母》)
老兩口子臊零幹,騎了個灰叫驢走不穩當,給了個臉紅脖子粗。(《三姑娘拜壽》)
“騎了個灰叫驢”是說本想獻殷勤,不料想卻碰了釘子,自討沒趣。灰,取“灰溜溜”之意。近代小說有“雌了一頭灰”,與此意近。
鷂子跟上鷹飛了:比喻忘恩負義娃娃,鷂子跟上鷹飛了,媽媽那麼哪個些把你娃娃的心虧了?蒼蠅想來跟上肉跑了,媽媽哪個些把你娃娃得罪著惹下了?(《丁蘭刻母》)
鋪床疊被把你伺候了,鷂子跟上鷹飛了,哪些把你丈夫的心虧了呀?(《小姑賢》)
跟上龍王打和聲:“形容毫無主見,任人擺布小叔兒他年紀兒輕,他骨頭兒嫩,他是不懂人言的小學生,他跟上龍王打和聲,等到讀書成了人,嫂子的身上還能報點恩呀。”(《扒肝孝母》)
四、賢孝唱詞中的俗語
涼州賢孝唱詞中的俗語數量較可觀,是涼州人生產生活經驗的總結,具有濃鬱的地方色彩。
妻賢夫和身,子孝父心寬恩愛的夫妻過周正,三姑娘是大賢大德的人,這就是妻賢夫和身,子孝了父心寬。家遇賢妻名揚天下,家遇下潑婦能敗壞家呀!(《三姑娘拜壽》)
“妻賢夫和身,子孝父心寬”宣揚妻賢子孝的思想,隻有妻賢子孝,才能構建和諧家庭,這也正是涼州賢孝的主題思想。
雲裏頭的日頭洞裏頭的風,後老子的指頭賽鐵釘雲裏頭的日頭洞裏頭的風,後老子的指頭賽鐵釘。(《丁蘭刻母》)
這句俗語用比喻的手法表現後父的殘忍。
脬牛的卵子餘外的皮,馬後頭的草包帶犢子脬牛的卵子餘外的耷拉皮,馬後頭的草包帶犢子。(《丁蘭刻母》)
這兩句俗語在唱詞中比喻寡婦再嫁所帶來的前夫的兒子,前夫的兒子往往受到排斥、虐待,不把他當一家人看待。“脬牛的卵子餘外的耷拉皮”還可用來指多管閑事的人,含貶義。如有人對自己所做之事橫加幹涉,則毫不客氣地說:“你是脬牛的卵子餘外的皮,跟你沒關係!”
慌忙人幹不下好道場爹爹,不了慌,不了忙,慌忙人幹不下好道場呀。(《郭巨埋兒》)
“慌忙人幹不下好道場”提醒人們做事要小心謹慎、深思熟慮。
人上五十個,雜疙瘩有幾個再說了世上也有好事的人,“人上五十個,雜疙瘩(壞事頭子)有幾個”。(《郭巨埋兒》)
“人上五十個,雜疙瘩有幾個”是說人多了其中必有幾個壞事頭子。
打折的牛肋巴往裏撇好,罷了罷了,總是死灰熱似土,總然是打折的牛肋巴往裏撇,總然向著公婆說。(《扒肝孝母》)
“打折的牛肋巴往裏撇”是說人心總是偏向親人。其中“撇”也說“偏”。
腿肚子連的腳麵筋腿肚子連的腳麵筋呀,與你們鄰居們的啥事情。(《扒肝孝母》)
“腿肚子連的腳麵筋”比喻血濃於水。
吃飯要吃家常飯,穿衣要穿粗布衣,要妻兒要個賢良的妻吃飯要吃家常飯,穿衣要穿粗布衣,要妻兒要個賢良的妻。我的丈夫!家常飯吃上飽哩,粗布衣穿著老哩,賢良妻兒要著好哩。(《扒肝孝母》)
“吃飯要吃家常飯,穿衣要穿粗布衣,要妻兒要個賢良的妻”揭示了糟糠之妻不可棄的道理。
我連我的五神都保不定,哪裏來的五穀保六神五年莊稼沒收成,地裏寸草永不生,我連我的五神都保不定,哪裏來的五穀保六神。《任倉埋母》
“我連我的五神都保不定,哪裏來的五穀保六神”是說“我”都自身難保,哪有餘力顧及他人?
好馬不備雙鞍韂,好女不嫁二夫男我就好馬不備雙鞍韂,好女我不嫁二夫男,馬備上了雙鞍叫我難交戰,女嫁了二夫我怎麼行。(《李三娘碾磨》)
“好馬不備雙鞍韂,好女不嫁二夫男”意同“烈女不嫁二夫”,《醒世姻緣傳》說“二雄不並棲”也是說一女不嫁二男。
寧受婆家的一鬥氣,不受娘家的一口氣你這死那活不承認,你才把姐姐李三春遺到娘家,叫哥哥的手底下受六辛。
寧受婆家的一鬥氣,不受娘家的一口氣。你這個忘恩忤義這個忤義蟲!(《李三娘碾磨》)
“寧受婆家的一鬥氣,不受娘家的一口氣”反映哥嫂對已嫁妹妹的無情無義。
鍋在屋裏響,響聲在外傳鍋在屋裏響,響聲在外傳,母親做事理不端,一天連嫂子要闖新禍端。(《小姑賢》)
“鍋在屋裏響,響聲在外傳”跟“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意思相近。
三年窮來三年富,還有三年要著吃三年窮來三年富,還有三年要著吃。爹媽們你幹不得,小看兒女的事情幹不得。(《三姑娘拜壽》)
“三年窮來三年富,還有三年要著吃”意即“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一般用來告誡人們不可作惡太甚。
河有到東到西,人有七貧七福“河有到東到西哩,人有一個七貧七福哩。萬丈高的樓房就地兒起,誰能把誰的榮華富貴能保住!”(《三姑娘拜壽》)
河有一個到東到西哩,人有七貧七富哩,三年窮三年富,還有三年要著吃。
(《三姑娘拜壽》)
“河有到東到西,人有七貧七福”意即“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龍養的龍來鳳養的鳳,養下的老鼠子會打洞我的老婆子,龍養的龍來鳳養的鳳,養下的老鼠子會打洞。我們娘老子有錢著就見不得窮漢人,養下的兒女們的性體連我們就像得很,如今見不得窮漢人。
(《三姑娘拜壽》)
“龍養的龍來鳳養的鳳,養下的老鼠子會打洞”是說子女的性格品質跟父母親相同,一般用於貶義,多用來指父母品質惡劣者調教不出好兒女。
輩輩的雞兒輩輩鳴,雨廊水下來了照點點兒滴輩輩的雞兒輩輩鳴,你養下的上來了照樣兒行。雨廊水下來了怎麼照點點兒滴,輩輩的那個媳婦子上來嫌婆婆。(《十勸人》)
“輩輩的雞兒輩輩鳴”、“雨廊水下來了照點點兒滴”一般用來指有什麼養的父母就會有什麼樣的兒女。
天上飛的雀兒子,地上偏向的小兒子那個爹媽兩個老了的人,你說三一三剩一,劈得停停地分掉,老爹媽靠著何人養活為好啊?我看著天上飛的雀兒子,家偏向的是小兒子。應說此事,老爹媽必定麼跟家的小後人,但跟了麼就叫跟上去。(《三子分財》)
“天上飛的雀兒子,地上偏向的小兒子”反映父母親對小兒子的寵愛。
小小偷油,長大偷牛小小兒偷油兒,長大偷牛盜馬不務正,專門擰鎖打劫人,叼人搶人造下的罪。
(《遊地獄》)
“小小偷油,長大偷牛”是說小時候做一些小偷小摸的事,父母不管教,任其所為,長大就會變成竊賊,後悔莫及。
人但有曲曲心,天爺就有個拐把甕人但有曲曲心,天爺就有個拐把甕,白日害人人不肯,到晚來害人天不允,害來害去害本身。(《扒肝孝母》)
“甕”本無彎曲處,人若有了邪曲心,老天就會設計出有彎曲的甕,使你難以僥幸逃脫。涼州方言用“人但有曲曲心,天爺就有個拐把甕”告誡人們不可有邪曲之心,更不可有害人之心,因為不論怎樣你都逃不脫老天的懲罰。
五、賢孝唱詞中的古語詞涼州賢孝唱詞中除了方言詞語外,還有少量古語詞,列舉如下。
莫:不表:表述;述說三到五歲但莫表。(《丁蘭刻母》)
名諱:姓名夫子:老師起罷了名諱念五經,夫子麵裏要下苦心。(《郭巨埋兒》)
孩童:孩子家是三月十五的午時生,正當午時生孩童。(《郭巨埋兒》)
高堂:父母拜罷天,拜罷地,拜罷高堂父母親。(《郭巨埋兒》)
閻君:閻王爺我已經也老著不中用,不知道哪天見閻君。(《郭巨埋兒》)
祖墳塋:祖墳進了祖墳塋,祖墳塋麼站了身。(《郭巨埋兒》)
唐巾:唐代帝王的一種便帽,後來士人多戴這種帽子,明時進士巾也叫“唐巾”。
頭上戴的唐巾帽,身上穿了一身黑道袍。(《丁蘭刻母》)
頭上了就戴上了一個唐巾帽,身上穿上了一個青道袍,腳底下穿上了一個登雲鞋,腰兒裏勒上了一個黃絲線兒帶呀。(《韓湘子探家》)
賢孝唱詞中“唐巾”後再加一“帽”字,遂成“唐巾帽”。
地埃塵:地媳婦子仍然不改心,回來又到佛堂中,把刻下的木娘娘媽媽,一跟頭撈到地埃塵啊。(《丁蘭刻母》)
丫頭兒才翻著起來,兩個膊膝蓋兒跪到地埃塵說是:“爹爹,你把你的姑娘賣到遠路上,你見你的姑娘去難上難。”(《白馬卷》)
“地埃塵”在近代漢語中的用例如:《大唐秦王詞話》第五回:“曉來天鼓如雷震,隻見亢金星落地埃塵!”《封神演義》第五回:“上山虎伏地埃塵,下海蛟龍行跪接。”
賦:賦予娘懷胎七個月,才賦七竅。(《郭巨埋兒》)
眠:睡覺瞌睡娘娘下了凡,落在三娘的眼睛上,三娘身靠羅箱呼呼囔囔把覺眠。(《李三娘碾磨》)
端:正那才是真正做事理不端,一天東家裏出來西家裏進。(《郭巨埋兒》)
但:隻兩班差人趕著走趕著行,趕著來到郭巨的門,小郭巨抬頭看,但看將爺到門上呀。(《郭巨埋兒》)
信步:漫步,隨意行走信步來到上房中,雙膝跪到地埃塵,手奓中指祝告我的過往神。(《扒肝孝母》)方:才撫養孩兒三歲整,三歲上方死的老父親。(《任倉埋母》)
方:正明年我年方一十八,你一定把我許婆家。(《小姑賢》)
總的來說,賢孝唱詞雖有極少數古語詞,但絕大多數是方言詞,因此,涼州賢孝唱詞是研究涼州方言詞語的寶貴資料。賢孝唱詞的整理具有重要的方言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