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水又名沮渠^川正是由於沮渠氏部族世世居住於此生不息之故張掖在漢代是屬國都尉治地後漢書》卷三十三《鄱國誌》涼州條下張掖屬國條謂:武帝置屬國都尉以主蠻夷降者安帝時別領五城又張掖居延屬國條謂:故郡都尉安帝別領一郡既然漢武帝設屬國都尉郡都尉的目的在管理降漢的其他民族或部族那麼匈奴中的“降胡”必然是被管理的主要對象這些降胡被安置在弱水至黑河流域被稱為屬國盧水胡也是理所當然的竇固所率“盧水羌胡”正是屬國盧水胡在竇固擊北匈奴之後四年洋卩漢章帝建初二年77年)這些盧水胡人與羌人一起造過一次東漢政府的反二年夏,迷吾遂與諸眾聚兵欲叛出塞。……於是諸眾及屬國盧水胡悉與相應或許之故張掖屬國降胡中沮渠一支屬於!胡”或“義胡”加之從匈奴統治河西開始,累世官族”履曆,這支“降胡”世居盧水,並不改姓氏。這一點除通過後漢書》卷五二三竇融傳附弟子固傳得到說明外另《竇融傳》謂,竇融為張掖屬國都尉,既到,撫結雄傑懷輯羌虜,甚得其歡心”。這裏的“憲虜”據載也主要指盧水胡。王先謙《集解引袁宏漢紀》也說:安豐侯竇融懷集羌胡開其歡心,子孫於今樂聞竇氐大鴻臚固前擊白山盧水胡聞固至三日而兵合卒克白山。盧水,固之力也。將此與晉書?沮渠蒙遜載相映證,固這裏的盧水胡又主要是臨鬆盧水胡,因為蒙遜曾言昔漢祚中微我之乃祖翼獎竇融保寧河右。”
據上,我們認為河西盧水是盧水胡的源起之地此盧水所指除張掖黑河之外還包括弱水流域而張掖郡和臨鬆郡則是盧水胡酋豪世居之地因此,安定、湟中、顯美等地域內的盧水胡一無例外地都是由弱水一帶遷徙過去的說弱水(含黑河)就是盧水並指出這裏早有“胡”族生活的是居延新歸。《居延新簡》、有三枚簡文提到盧水及屬國秦財”。
其一,建武六年七月戊戍朔乙卯府書曰屬國秦胡盧水士民從兵起以靡,其二,匿之明告吏民諸作使秦胡盧水士民畜牧田作不遣有無時言謹案部吏毋作使屬國秦胡盧水士民者敢言之,其三,甲渠言部吏毋作使屬國秦胡盧水士民者與這三枚簡文相關的還有“甲渠鄣守候敢言之府移大將軍莫/困愁苦多流亡在郡縣吏…?”
研究者認為這些簡文構成一件完整的官文書映甲渠侯官接到由居延屬國都尉轉發河西大將軍幕府關於追查民間擅自役使張掖屬國各族為勞役的文件後,向上呈遞的調查報告。
首先,簡文中的建武六年七月即公元三十年八月當時正是竇融保據河西時期。竇融原任張掖屬國都尉後受推舉行河西五郡大將軍事治得縣冷張掖西北)。沮渠蒙遜所說其祖上翼獎竇融”正在這個時期>此時上距漢武帝反擊匈奴百餘年。因此同且渠氏一支屬於降胡是清楚的據《僅書》卷五十五霍去病傳》記載,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出擊匈奴至祁連山,捕首虔甚多。上漢武帝)曰:票騎將軍涉鈞耆濟居延,遂臻小月氏攻祁連山爵揚武乎得。得單於單桓、酋塗王及相國都尉以眾降下者二千五百人可謂能舍服知成而止矣捷首虜三萬二百,獲五王、王母、單於閼氏、三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六十三人……。從居延至祁連山正是弱水和黑河流域上述被俘者從秦時就生活在這裏爵皮俘後也被安置在這裏成為張掖屬國都尉及居延屬國都尉的領民直到竇融時期,官文書仍稱他們為“秦胡”將他們與盧水流域的士民分別說明他們還保存著自己民族的特征並有與漢族士民相同的地位從西漢中葉到竇融時期再延至東_間一二百年直到羌族起義以前河西政治形勢是穩定的經濟發展也較快這從“河西殷富”、晏“然富殖等記載可得說明。
作為秦胡在這期可其人口也在生息繁衍而古代部族因人口的生息繁衍而導致析部使一些部落為開拓新的經濟生活地域,這原本是正常的民族現象如羌人在西漢後期曾要求政府準其“時渡湟水北逐民所不田處畜牧”即是一例。長期居住在盧水的秦胡部落當其人口增加到一定程度時部分人口也會合法地或自發地向其他地域遷徙,盧水胡見於臨羌比銅鉗“為盧水胡所擊”正是盧水胡向河湟一帶遷徙的明證而章帝建初二年77年),屬國都尉所部盧水胡支持迷吾羌次叛出塞”的活動,正是因這裏的盧水胡不甘於受屬國都尉控製想借羌人力量向其他地域遷徙之故如果說東漢中期以前屬國都尉對盧水一帶的胡”有較強控製力的話那麼東漢中後期羌族起義的爆發及軍閥混戰的開,嫩決了這種控製力於是,秦胡”中一些部落也獲得了離開盧水向其他地域發展的機會為什麼東漢末至三國時期,武威、安定乃至今四川茂縣的汶山郡都有了盧水胡的活動原因就在這裏當秦胡”中一些部落徙離盧水故地並僑居於某一地區後他門意識中仍牢牢保留著孕育過他們的盧水它們以盧水為號而將自己與漢族及其他羌胡種落相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