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水胡源起考論

趙向群方高峰

盧水胡是魏晉時期活躍於北方社會的諸多g胡”部族之一,分布地極廣留下許多事逃現一般認為它是匈奴的一支原因是晉書》卷一百二十九沮渠蒙遜載記》有這樣的記載沮渠蒙遜臨鬆盧水胡人也其先世為匈奴左沮渠遂以官為氏焉。但也有說其雜染羌族血緣和習俗亦胡亦羌非胡非羌屬“雜胡”之一種的。原因是《宋書》卷九十八氐《胡傳》有這樣的記載犬且渠蒙遜張掖臨鬆盧水胡人也。匈奴有左且渠右且渠之官蒙遜之先為此職況羌之酋豪曰大,故且渠以位為氏,而以大冠之宗”。

其實,曆史上任何一個民族或部族它的存在都屬於曆史範疇而且其存在的過程中,都一定要和其他民族或部族發生接觸以及聯係和融合成其原有民族特征發生部分乃至完全的改變所謂接觸、關係和融合這些曆史活動又與一定的地域有關。一定的地域猶如一隻搖籃一個民族或部族之有其特征是它孕育的結果,盧水胡也是這樣所以,隻有搞清盧水胡最早起源的地域才能真正識別它究竟在“羌胡”之間所處的位置。

有關盧水胡的真正源起地尚模糊不清現大致有三種說法一說它源起於湟水流域一說它源起於安定一說它源起於張掖形成這些說法是因為自東漢至北魏,盧水胡在這些地區都有分布並且都有令人矚目的活動但從一般道理上講,一個民族或部族它不可能有兩個以上的源起之同也不會僅有一個活動之地如果數處都有其曆史遺跡的話那麼其中必有源流關係上述三地域中,哪個是源,哪個是《流》要搞清這個問題先須從有關資料人手進行分析和認定首先看盧水胡源於湟中說此說依據的材料是《後漢書》及其注。

《後漢書》卷JV十七西羌傳》記東漢明帝時期事其中說到羌人事跡時燒河豪婦人比銅鉗者年百餘歲,多智算。為種人所信向,皆從取計策,時為盧水胡所擊,比銅鉗乃將其眾來依郡縣種人頗有犯法者臨羌長收係比銅鉗”

《又後漢書》卷五十三鍰融傳附弟子固傳記東漢明帝時事固與耿)忠率酒泉、敦煌、張掖甲卒及盧水羌胡萬二千騎出酒泉塞李賢注《引水經河水注》

謂:湟水東經臨羌縣故城北又東盧溪水注之水出西南盧川即其地也)可見,盧水胡源於湟中說本於李賢季賢又本於酈道元酈道元認為盧水就是盧溪水,這是有佐證的佐證即後漢書西羌傳》有關“比銅鉗”的資料,資料中提到臨羌即今青海省西寧市麵假如真是這樣嫌疑卻是難免的首先,記載比銅鉗為盧水胡所擊依臨羌縣一事並未注明盧水胡也居於臨羌縣附,說明它曾活動於這裏。比銅鉗事與竇固事跡中的盧水羌胡事隻能表明東漢初年盧水胡與羌人接觸較多,不能說明盧水胡源起在湟中即使斷定盧水胡如同小月氏那樣是依附羌人並與之共婚姻的也同樣隻能證明湟水盧水胡隻是盧水胡的旁,是流而不是源。

此說依據的材料是《魏書》和《宋書》。

《魏書》卷四十陸俟傳》載:安定盧永劉超等聚黨萬餘以叛唐長孺先生認為“永”為“氷”之誤,安定盧永”即“安定盧水”內《另魏書》卷四世祖紀》載:盧水胡蓋另聚眾反於杏城。”》卷一〇六她形誌》謂:太和十五年後北華州,治杏城。又宋書》卷九十五索虜傳》稱:北地蓋吳起眾秦川華眾響赴”。北地郡又屬雍州。據這些記載,蓋吳是盧水胡是可以肯定的因為魏書》卷三十尉撥傳》言尉撥出任杏城鎮將九年大收民和,山民一千餘家上郡徒各盧水胡八百餘落盡附為民”。

《又魏書》卷四十三唐和附兄子玄達傳言顯祖獻文帝)時:杏城民蓋平定聚眾為逆說明杏城域內盧水胡很多。蓋姓為盧水胡大姓但至於蓋吳的原籍無論《魏書》還是《宋書》都沒有說清懲王先謙為後漢書?竇融傳附弟子固傳所載“盧水羌胡”作集解時,引惠棟語:盧水,北地胡也也隻將盧水胡作為北地胡中的一支起於北地總之,西晉以後從隴東到今關中渭水以北分布著諸多盧水胡人蓋吳之外,另《晉書》卷六〇賈疋傳》載彭蕩仲事“賈(疋)遷安定太守,兗州剌史丁綽貪橫失百姓心乃譖疋於南陽王模模以軍司謝班代之內疋奔瀘水,與胡彭蕩仲及氐竇首結為兄弟聚眾攻班。彭氏是盧水酋豪。,因為《傭書》卷二十九她《理誌》安定郡陰盤縣下注謂後魏初置平涼郡開皇初郡廢有盧水。但並未說明盧水究竟是指盧水胡還是指盧水河如指盧水河,河在何處?另外,不論安定也好”北地也好或是杏城也好,這些地區的盧水胡就姓氏而論已脫離了原生狀態有了蓋、彭等單姓。不像沮渠氏那樣仍以匈奴官名為姓他們是源是流一目了然。

更重要的是無論盧水胡屬於匈奴還是羌人但魏晉以前從今隴東到今陝北一帶的“塞內”甚少見到匈奴或羌人活動的蹤影他們肯定是從其他地方遷去的壬徙的時間當在漢魏之交因為在漢魏史書才有盧水胡在關隴一帶活動的記載如《仨國誌》卷十五《梁習傳》注引魏略》說: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太祖拔漢中諸軍,還到長安因留騎督太原烏丸王魯昔使屯池陽以備盧水明池陽即今陝西三原,處於渭彳匕但盧水胡並不屬於漢魏之際人塞的屠各”等十九種“北狄”之一,而且也不是這十九種某一種落的一部爵g為史書明載這十九種“皆有部落,不相雜錯”?於是,最大的可能性是這一帶的盧水胡是由古匈奴或羌人長期活動或聚居過的地域遷入的僑居部旃而古匈奴或羌人長期活動或聚居的地域當首數河西走廊。於是,我們認為盧水胡源起於河西走廊最接近事實這樣認為是有理由的首先,魏晉時期的武威到張掖之間是盧水胡活躍的地區當時,盧水胡的聚居地一在顯美泠甘肅永昌縣東一在臨鬆冷張掖市南)。有關顯美盧水胡的活動事跡主要發生在武威史書記載直稱為涼州盧水胡”。這在《仨國誌》記載說,黃初二年(221年),涼州盧水胡伊健妓妾治元多等反,河西大擾”魏文帝派張既去鎮壓盧水胡聚騎兵七千拒張既於陰口泠武威市東南)。張既聲東擊西揚聲軍從陰得潛由且次出至武威胡從為禕引還顯美”顯美盧水胡之外則是臨鬆盧水胡。臨鬆郡是前涼張天錫所置位於原張掖郡南因郡南有臨鬆山而得名太平寰宇記》卷一五二肘州張掖縣》條謂:臨鬆山,一名青鬆山,又名馬蹄山,又雲丹嶺山,在張掖)縣南一百二十八裏”實則是今祁連山之一段這裏是臨鬆郡的最南界既然晉書》、宋《書》都說沮渠蒙遜家族“世居盧水為酋豪”,那麼爵臨鬆境內必然有盧水流過或臨鬆山必然與盧水銜接毗連那麼,盧水是哪條河呃朗史》卷四十三紂州左衛>條下雲:“甘州)東彳匕有居延海西有弱水出西南山穀中,下流入焉。又有張掖河流合弱水其支流曰黑水河仍合於張掖河又東南有盧7K亦日沮渠川I明而今張掖黑河恰由祁連山發源婉延向西北流至張掖彙入弱水,再流向居延澤這說明盧水是黑河的上遊而“盧”字有“黑”的意思,正與此吻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