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漢樓蘭屯戍源流述考

李寶通

中國政府經略樓蘭始於何時今人已難明了。學術界有一種較為普遍的見解似乎古代中國經營邊疆之規模是循序漸進,愈晚愈宏遠,此恐非客觀持正之論。筆者以為,在蒸汽機車發明之前古代交通工具並無質的飛躍突變且當民質尚簡樸,無後世輜重之累挨之行動當更便捷又遠古無後之嚴格政治分野徙族行國之狀,屢屢見於載籍跨洋越洲之舉也在情理之中山海經>雖多駁雜失實之錄但若無先秦中西交通頻繁之事實則斷難有此奇書問低《西山經》、《北山經》之泐澤”今人多指羅布泊由汲塚簡整理而成的《穆天子傳》所記“天子”“以行流沙……乃遂東南翔行馳驅千裏至於巨菟氏”。仲勉先生以為舊史所雲流沙通指今天山南路之大漠?…馳驅千裏即指渡漢依古來通道渡漠之後應先抵鄯善,《故穆傳》之巨鬼,當求諸其地。沈曾植先生《穆天子傳書後》:天子封於昆侖……”此即秦人以鄭為東道主行李往來,供其困乏之例。以此可見穆王雄略,與漢武開西域用意略同”。綜互傳世典籍及考古材料推測先秦中原王朝經略西域及於樓蘭並非完全不可能唯史傳缺略尚難確考。自西漢以降樓蘭史事乃明白見於中國載籍雖諸多缺環但佐以出土簡牘文書大致脈略仍可蹤尋。

一、西漢經略樓蘭史事述評

“樓蘭”之名,在中國傳世典籍中始見於《史記》若依年代順序,則《匈奴傳》為最早。漢文帝前元四年前176)冒頗單於致漢書自詡定樓蘭、烏孫、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國前此則月氏雄長西北同樓蘭當役屬之;漢朝尚未開通河西與樓蘭並無官方聯係漢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張騫初使西域歸後奏樓蘭、姑師邑有城郭同臨鹽澤。鹽澤去長安可五千裏”鹽澤,今人通指羅布泊。這是史傳所見中國官員關於樓蘭及其地理位置的首次正式報導元狩二年前121)霍去病擊破匈奴右地漢廷隨即開置四郡。武帝欲通大宛,使者相望於道而西域此時尚未受漢統轄樓蘭、姑師小國耳當空孔)道,攻劫漢使王恢等尤甚”。元封三年前108)武帝遣趙破奴、王恢將兵數萬擊姑師破奴率七百人先至樓蘭虜其王爵婁蘭降服明這是樓蘭正式歸為漢屬之始太初二年前103)貳師將軍李廣利西伐大宛過鹽水,當道小國恐,各堅城守,不肯給食_”。道阻且乏補給成為此次征伐失敗的主要原因所以,至太初四年前101)漢朝在增兵齎糧天下騷動”,載|餘合貳師,轉車人徒相連”傾全力征服大宛之後隨即自敦煌西至鹽澤往往起亭而輪台渠犁皆有田卒數百人置使者校尉領護以給使外國者”。此為西漢王朝在羅布泊沿岸置兵鎮戍及西域屯田之開端天漢二年前99)漢廷以匈奴降者介和王為開陵侯將樓蘭國兵始擊車師。至征和四年前89),複遣開陵侯將樓蘭尉犁、危須凡六國兵別擊車丨藝”;樓蘭六國子弟在京師者皆先歸玻畜食迎漢軍,又自發兵,凡數萬人王各自將,共圍車師,降其王”。此際樓蘭附漢之勢似尚明朗根據漢代“因事命官”之原則,使者校尉”當即因其“給使外國者”得名,則屯田積糧為其主要職誌然而,史傳明言此“使者校尉”轄領輪台、渠犁田卒;由史記?大宛列傳》及汊書.西域傳》等資料來看當時羅布泊一帶雖有亭障之置卻尚無屯田之舉至少我們可以說漢朝對西域屯田的首要重視區域不在這裏而漢使馳騖爵婁蘭供食不暇負水儋擔)糧,”極易弓丨發矛盾匈奴也乘機威逼利誘。因此爵婁蘭初雖降漢而心懷去就叛服不恒昭帝元鳳四年前77)漢遣傅介子擊殺樓蘭玉以其弟原降在漢者尉屠耆繼之更名其國為鄯善”。侯燦先生認為;更名後的鄯善應予南遷瑏可謂灼見由於樓蘭“當漢道衝”,故漢代欲通西域非取得樓蘭為據點不可瑏瑡從上析矛盾來看漢廷顯然不能容忍維持前王舊狀;鄯善”之名,也蘊含著中原王朝的殷切期望遷都磖泥城冷新疆若羌縣治)後,為免蹈前王覆轍洞悉漢廷用心的尉屠耆便主動提出國中有伊循城冷若羌縣密遠廢墟其地肥美願漢遣一將屯田積穀於是漢遣司馬一人吏士四十人,田伊循以填鎮)撫之”。其後更置都尉”屯田規模當又有擴大從而部分緩解了上述矛盾直至晉初樓蘭屯戍的這種“積穀”、鎮撫”的基本職誌仍幾乎一脈相承樓蘭國古都何處嚴格說來迄今並無確鑿物證據中外考古探險家多次實地調查,羅布泊沿岸城址中LA規模居最,使用期限亦久自原始社會直至前涼時期,又有“樓蘭”字樣文書屢見因而研究者多認此址即樓蘭王國古都水經?河水注》:河^氷又東注賓城南又東逕樓蘭城南而東注蓋”田士所屯故城禪國名耳”。酈氏去魏晉未遠此“樓蘭城”應指多出魏晉簡牘的LA;拔田士即屯田戍卒曆來論者也無異議故城禪國名”似可理解為這座由魏晉屯府沿用的故城”承襲了"邑有城郭廓)的樓蘭國都之名1930年,黃文弼先生於羅布泊北岸土垠”遺址發現西漢木微1枚。紀年簡最早為宣帝黃龍元年前49)最晚為成帝元延五年前8)。其中黃氏編號徹6兩麵共存67字,多記節氣幹支、朔、日,研究者推算為昭帝始元二年前85)簡?,據此則樓蘭南遷國都之前西漢已在羅布泊北岸戍防參互前引史料這批漢簡應正是武帝時西至鹽澤往往起亭”以來屯戍活動之遺存漢書?西域傳》謂樓蘭近漢”不為無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