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東漢經營樓蘭情狀蠡測
東漢時期豪族大土地所有製逐漸形成發_央集權有緩慢削弱之趨勢在此曆史背景下東漢經營西域基本上持保守態勢東漢初年,劉秀“閉玉門以謝西域之質,卑辭幣以禮匈奴之使”這一消極保守決策在“北虜乃脅諸國共寇河西城門晝閉”的嚴峻事實麵前宣告破產明帝永平十六年73)耿秉、竇固分率二路大軍討伐北匈奴采取了積極保守西域的新舉措竇固軍至天山奪取了北匈奴控製的伊吾盧地泠新疆哈韻置宜禾都尉留吏士屯田隨後又派班超出使諸國班超首先降伏鄯善進而鎮撫於闐於是諸國皆遣子入侍西域與漢絕六十五載至是乃複通焉”從而揭開了東漢經營樓蘭之序幕由前述居盧訾倉遺跡來看此址自西漢末年廢棄後即未見再營隹測同見於土垠漢簡的“交河曲倉”。中央集權漸趨削弱的東漢王朝已難重溫轉車人徒相連屬”、通“渠轉穀”的前代舊夢不得不為西域役費大傷腦筋北t征匈奴,西開三十六國頻年服役,轉輸煩費$疲敝中國以事夷狄”;西域阻遠,數有背叛,吏士屯田,其費無已”;西域絕遠恤之煩費”愁怨之詞不絕於書。東漢經營西域之規模遠不及前代與此應有直接聯係三絕三通”不為無因。這一曆史教訓使得魏晉樓蘭屯府在相當大的程度上自辟財源或恢拓絲路,或勤力畎畝。
後漢書_楊終傳》載章帝建初元年76)終上疏言:遠屯伊吾、樓蘭;……吾之役、樓蘭之屯,久而未還。此際距西域複通僅曆三載,而楊終已謂“久而未還”則似班超南撫鄯善後不久東漢已出兵屯戍樓蘭又後漢書?班勇傳》載安帝元初六年119)勇上議曰:宜遣西域長史將五百人屯樓蘭西當焉耆、龜茲徑路,南強鄯善於闐心膽北捍匈奴,東近敦煌,如此誠便。”延光二年423)夏,複以勇為西域長史將兵五百人出屯柳中明年正月,勇至樓蘭明據此則東漢自前期至後期均曾經營樓蘭不過時斷時續而已然而爵婁蘭古城LA迄今已經數度發掘卻尚未發現同期簡牘文書群如何理解這種簡史不符之現象首先可判明的是東漢一代雖延續近二百柄旦其直接經營樓蘭的累計時間甚短上引《楊終傳》載終上議後帝從之聽還徙者悉罷邊屯”則此番樓蘭屯戌時間充其量僅兩三年載勇於延光三年正月至樓蘭隨即調發鄯善兵眾北擊匈奴餘部還,屯田柳中”則勇於樓蘭僅駐足而已其次,東漢樓蘭屯戍的規模較小班勇初議將五百人屯樓蘭實際上還屯柳中樓蘭是否留兵戍守且不得而卩留也人數很少>時間既短規模又小則其形成文書的數量應極有限第三,後世屯戍者擾亂損毀或改槧重書均在所難兔東漢以降樓蘭屯區曆經蜀漢曹魏、西晉、前涼四個政權時期,年代既久遠文書又寡少原有簡牘較難幸存斯坦因曾於敦煌一碉樓遺址掘得東漢木簡一批發現“木簡上麵有許多亂削的痕翅可見木簡來源的昂貴於是用了又用”。魏晉樓蘭殘紙亦見麵背於不同時期兩度書寫之跡挨之木簡當更易然。另外,由於樓蘭簡牘的整理研究尚待深m難排除其間混有漢代文書之可能。
東漢經營樓蘭時間之短規模之小應與羅布泊沿岸生態惡化有關《後漢書班超傳》載章帝建初五年80)超上疏指出:臣見莎車、疏勒田地肥廣、草牧饒衍;不比敦煌JP善間。班超在西域的具體活動尚難確考旦就其自伊吾廬受命南下鄯善之路徑判斷自當首先經過樓蘭古城敦煌、鄯善間”也理應包括今羅布泊周圍地區。由疏文推測樓蘭古城一帶當時生態已趨惡化若再上溯之,則西漢議遷樓蘭國都事關重大也應考慮過這一因素尉屠耆屯田之議首先強調“國中有伊循城,其地肥美”似也隱含樓蘭古城一帶土質變劣之信息其後經蜀漢曹魏、西晉、前涼數朝皆屬短期之經營後便湮為廢墟自順帝陽嘉以後,東漢國勢漸蹙朝威稍損西域諸國也不服統轄轉相陵悅桓帝元嘉二年152)西域長史王敬為於闐攻沒其後宦官、外戚交相肆虐,內憂日:熾隻終至豪強割據天下土崩,敦煌且“曠無太守二十歲,,自無暇再營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