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犁耬車製作技術春秋戰國鐵農具和牛耕發明以後有一個很長的推廣普及過程直到西漢時期全國很多地方還是耒耜與牛犁並用犁完全取代耒耜已是東漢時期的事了:正是在耒耜與牛犁並用的西漢時期地使用牛耕了。這從武威磨咀子出土的西漢末木牛犁模型可以得到證朔木牛犁模型與趙過推行的耦犁基本吻合而推廣耦犁是當時耕作製度改革即實行代田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種犁的結構包括犁床犁捎、犁箭、犁鏵、犁钅辟犁轅和犁衡等。犁是在耒耜的基礎上改進_於犁耕必須用畜力牽引因而能夠大大地提高翻地效率在耕作方法上它由耒耜之“卻行”變為前行,由一個坑一個坑地挖掘,變為連續大麵積地翻土還能通過犁箭控製犁鏵人土的深淺這一切,都使它成為當時最先進的一種耕具在發現犁的同時考古工作者還在居延屯田遺址發現了一件,它是用一種很硬的木材製成的在有棱角的地方都經過加工打磨。它是趙過實行代田法時創造的三行條播器或三腳耬的實物遺存I犁製作技術能在漢代的西北邊郡迅速地推行決不是偶然的。它和漢朝政府在西北地區推行屯田有著密不可分的聯係屯田是由封建政府直接組織的一種農業生產形耕牛、勞動者的口糧^工具、種籽等都由政府提供封建政府為了提高屯田的經濟效益多收糧食爵卩強邊防,除了配備充足的勞動人手汫牛、種、糧外,還會將當時是先進的耕作製度、耕作工具及其製作技術提供給屯田區木犁和代田法一樣不必由西北人發明,但其製作技術卻在其發明不久就被西北人掌握了西北工匠製作木犁可以想見,還有其他生產工具的技術,應當說在當時是具備國家級水平的此外,在褐、綿、麻布織造等方麵西北民間工匠也有許多獨到的技術專長正因為這樣所以這類產品自先秦秦漢以來曆代官民服用盛行不衰,形成西北人獨特的衣飾風格1959年在新疆民豐縣一座東漢墓中發現了大量的絲織物和彩色毛毯據專家考證毛毯的織造已和今天的技法完全相同的,是距離墓地東南三公裏的同時期居址中發現的幾件組織細密的織花毛織物它使用了在緯線上起花的組織m是我國西北少數民族很早就發明了別於中原地區在經線上起花的傳統絲織技藝這幾件毛織物的紋飾有卷發高鼻的少數民族形象和寫實的葡萄紋樣也有我國中原傳統的龜甲四瓣花紋圖案毛組織的細密和花紋的生動鮮_表明了當地高度的毛織水平和這裏與中原地區的密切聯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