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宛左右以蒲桃為酒富人藏酒至萬餘石久者數十歲不敗俗嗜酒”是西域地區也有大規模釀酒的作坊造酒以外官府、戍卒、民間還釀造醬、昔等,漢簡“醬二鬥……醢三鬥,敦德尹遣史汜遷奉到”即其證明。
西北盛產食鹽漢武帝實行鹽鐵專賣政策在產地設鹽鐵官安定郡三水縣今寧夏同心縣東)就設有鹽官。其餘產鹽製鹽地當複不少。
三)生產工具製造業
戰國秦漢時期鐵農具已普遍應用於農業生產人們對鐵器在農業中的作用給予充分的估計鹽鐵論?水旱》雲:農,天下之大業也鐵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則用力少而得作多農夫樂事勸力;用不具,則田疇荒,穀不殖,用力鮮,功自半,器便與不便其功相什而倍也鐵農具廣泛應用於農業後自耕小農無力購買內地不少人仍用舊式農具如雲“貧民或木耕、手耨、土耒尤,。但從西北的情況來看,由於地關邊防因此曆代政府對鐵農器在這裏的推廣十分重視又代屯墾所用鐵器直接由政府提供廣大自耕農所用鐵農具。
據載西漢以前,西北地區除隴西郡夕卜,其他郡很少置鐵官上引令文發到居延說明此地也無鐵官存在著豪富吏民販賣取利的問題因此上級政府“令郡以時博賣予細民”。在敦煌、居延漢簡中,有不少“鐵器簿”的記錄,如永光元年前43年)二月,敦煌玉門都尉平丞得敢言之,謹移部鐵器簿一編敢言之。這類“鐵器簿”所記者,當包括從內郡調運來的鐵農具。還有一些小型的鐵農具鋪口、斧、鑿姐?”及鐵農具以外的木石等材料製作的農具,包括當時最先進的犁的木構倒#種工具耬車等則主要都是由當地民間工匠製造的寧夏同心縣馬家窪子固原縣蒿店漢代遺址和平羅縣暖泉漢代城址中均發現有鐵塊有的還有礦渣說明漢代西北的鐵冶業已有了發展許多鐵農具都是由本地製造的西域的金屬冶鑄業也是從漢代興起的漢以前,自大宛以西至安息……其地皆無絲漆不知鑄鐵器“及漢使亡卒降教鑄作他兵器得漢黃白金輒以為器,不用為幣。胡兵“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巧”。據汊書?西域傳》記載,西域的若羌鄯善、莎車、姑墨、龜茲、山國等地都有金屬礦藏1959年二月,考古工作者在尼雅發現漢代冶鐵遺址並發現鐵礦石鐵斧、鐵鏟等。在庫車縣阿艾山漢代礦冶遺址內出土了小坩堝礦石、燒結鐵、鐵渣、石鑿、石球、礪石、殘鐵鏟和陶瓴鼓風管道)等,其陶瓴與傳世的“霸陵過氏領T形製相同。遺址的房屋內還有鐵锛和木柄鐵鐮在阿其克山遺址內出土燒結鐵和陶鼓風嘴還在一個封閉的小洞中發現了一堆石鏃和石糸1其表麵布滿赤鐵礦粉末此外,在庫車縣東北可可沙還發現漢代代遺址一處範圍約兩平方公裏遺址內遍地都是銅礦石和煉渣還見到鼓風嘴煉爐底,碎礦用的石碾馬槽等物以及許多瓦片在此附近的卡克馬克還發現一處較小的銅礦遺址在上麵這些礦冶遺址中到處有漢代五銖錢出土冶場所都是漢朝統一西域之後所興辦的西)車輛、兵器、生活器具製造業漢簡中有許多運輸車輛的記載如“持牛車詣居延會月十五日”。戍卒牛車十三兩輛),”出“牛車轉絹如牒毋失期”,候長張充車一兩輛)?”等等,這些“車”、牛“車”當都是張掖^敦煌郡本地製遙由於資料不足這些車的式樣性能雖無由知但僅就其普遍地使用於轉絹”及其他軍事運輸來看它在當時肯定是一種先進的運輸工具如果民間不存在一大批鐵木匠,怎樣能造出這樣多的車兵器是邊防的大宗軍需品建國後,考古工作者在西北地區東至慶陽平涼,西至永登南至天水北至寧夏中衛中寧的古代西戎方國活動範圍爵發現春秋戰國時期有遊牧民族特征的墓葬七百餘座隨葬的大量銅鐵、骨器中,有用範模鑄造的銅鐵劍I、刀、戈、鏃、矛等武器也有骨製的箭頭等。1968年,考古工作者在寧夏固原縣頭營發現的青銅器中也有劍、戈、鐓等兵器?。居延漢簡中所見兵器有鐵鎧、瞀、弓箭、鼓、弩、盾、劍、刀、銅鏃、槍、石辟門、疾犁等,其中有些是內地製造的,有些如槍^刀等,當出自西北本地工匠之手生活用具甘寧等地春秋戰國墓出土的陶器中夾砂質陶單耳罐雙耳罐、單耳陶杯、陶勺等。還有罐、瓶、壺、灶、爐、釜、鼎、豆、燈、盤等。寧夏固原縣發現的秦代青銅器中有提梁卣壺等。漢簡中記載有食具黴小樽、小盤、中盤、小杯、案、鋪比、篋等;臥具席、蒲席、葦席等。
在新疆羅布泊遺址發現的灰陶罐丁、甑等,無論其形製和製作技術上都具有內地陶器的風格怯盧文書中也明確地提到陶工”:娑伽莫味控告大意如下他是耶夫村莊的土著居民是陶工遮姆者之子。很顯然,上述與內地風格相同的陶器不大可能是用駱駝長途運來麵應是內地製陶技術隨著移民傳人西域後由當地少數民族自己製造的此外,還有玉石製作業寧夏賀蘭縣暖泉東漢墓發現的玉製同有玉豬、玉臁調石等,均製作相當精美
三、戰國秦漢西北手工業生產的技術成就
戰國秦漢時期西彳匕是一個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的地區。邊疆少數民族如月氏、烏孫、匈奴等將其看作生息繁聚和與中原王朝交往的故X中原王朝也經常在這裏屯駐大軍建立烽候驛遞設施將其作為防邊守界的場所張騫出使西域前,中經河隴到西域的轉運貿易實際早已在進漲騫出使西域後絲綢之路上的中西使臣、商人更是項背相望常年不斷,這一切都使西北與中原內地保持著極為密切的聯係。故各種手工業技術一經發明或提菌尤能迅速地從中原內地傳播到西北西北有些手工業技術如雛形紙^金屬器、木犁、耬車等的製作鑄造均領先至少是達到了全國的水平雛形紙。東漢和帝元興元年105年)蔡倫將書寫用紙的成功樣品正式奏呈給皇帝以前紙的發明還有一段從開始到成功的漫長曲折的過程代表這一發展過程的雛形紙已在新疆的羅布淖爾、西安灞橋以及甘肅天水放馬灘、內蒙古額濟納河流域即古居延地區發現。了這些地區發現的雛形紙據考證是西漢時期的遺物它還比較粗糙不能作為書寫之用因而還不具備紙的基本和主要的使用價值故這類紙不可能是從中原內地運來合理的解釋隻能是當地勞動人民的發明和創造西漢西北的邊防行政文化傳播等現實需要促使勞動人民不斷地探索新的書寫材料而西北豐富的造紙原料又為造紙術的發明提供了客觀的物質條件。正是在邊郡原型紙發明創造的基礎上才會有蔡倫總結各地民間經驗發明、製造並奏呈給皇帝以能夠用以書寫的紙^而為人類文明的記載傳播和發展做出重大的貢獻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甘肅武威縣旱灘坡附近東漢墓中發現了公元二世紀後半頁帶字的紙距離蔡倫生時不遠說明東漢後期造紙業發展很快,它由西北人民發明蔡倫改進後不久又傳到了西北地區並由西北先民製出了質量很高的書寫用紙因此,我們有理由i兌在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紙的發明過程中,西北先民貢獻過自己的智慧和勞動金屬鑄造技術西北是我國發現銅器最早的地方戰國秦漢時期的金屬鑄造或製作品在今西北各省範圍內都有發現甘寧地區春秋戰國墓出土銅製品中有,如銜、鑣”當廬、節約、鈴、圓泡等;有各種手工工具,如斧、鑿、錐等;還有釩刀、戈、矛等製作精良的兵器。寧夏固原縣發現的秦代銅器濤造工藝相當嫻熟其中有一錯銀銅鐓細腰圓筒形高6.9厘米,上端有孔洞,可裝入戈戟等。銅鐓外表和底部有銀絲鑲鉗的圖案固原縣古城發現的西漢錯金銀銅羊長8厘米,高5.5厘米,重665克,滿身鑲錯金銀具有很高的工藝技術固原西郊出土的東漢初年鐵劍長105厘米,劍刃至今鋒利這些都要用難度較大的銅製工藝技術才能製成。1983年,甘肅省甘穀縣新興鎮柏林溝出土的漢代銅羊頂燈972年甘穀頭甲莊出土的銅質東漢扶桑樹穀名搖錢樹)以及《汊書霍去病傳》記載西漢元狩二年121年)霍去病伐匈奴時繳獲休屠王的“祭天金人”都是這一時期西北銅鑄業的記載和精品特別值得提出的是武威雷台東漢墓出土的銅製俑馬儀仗。這套儀仗包括銅馬B9匹,銅車14輛其中斧車一輛軺車四輛,還有輦車、大車等多輛車馬外又有銅俑45件,件件製作精,神態逼真活現。其中一件銅鑄的馬三足騰空左後足踏在飛鳥背上昂首嘶鳴勢欲追風逐電它腳下的飛鳥似怕馬奔騰的速度超過了自己的飛逋因而警惕地回頭張望銅奔馬通身各部位比例勻稱,豐滿驕健其生動形態不亞於任何生馬是概括當時“良馬”的一切優點而鑄成的名馬式”即標準的良馬形象化的《枏馬經》。它的出土轟動了世界考古學界,目前,已被定為中國旅遊的標誌銅奔馬充分反映出當時西北金屬鑄造業達到的高超技藝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