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在人 實在事
精彩人生
作者:程晨 張素娟
關樹根先生 是一位風趣的人,他的話很實在,沒有任何修飾的辭藻。因此,他擔任香港旺角街坊會理事會副主席所做的工作,也是實實在在的。他和會裏的其它成員一樣,為社區提供民生服務、長者服務、兒童寄托服務、童軍、單親家庭培訓、移民服務等等;而整個旺角街坊會也堅持貼近民生,實實在在為民服務的精神。而他的感悟,更顯出一番大隱隱於市的奇特。
【關樹根先生,旺角街坊會理事會副主席,他和街坊會的同仁一道,秉承著街坊會“守望相助、休戚相關、患難相扶、移風易俗”的宗旨,進行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社會工作。他對活躍在一線的職員們表示衷心的敬意,因為他們做得最多最辛苦。同時,他還擔任陳慶社會服務中心管理委員會委員、旺角街坊會香港童軍九龍第4旅旅務委員會委員等社會職務。】
實在的經曆:服務眾多 老幼兼顧
香港旺角街坊會成立於1951年,主要工作以興學育少、濟助孤寡,凝聚坊眾等為己任,目前有員工一百多人。1979年,街坊會開始接受社會福利署資助,成立陳慶社會服務中心,為長者提供服務。現時該中心有包括長者地區、長者鄰舍中心、家庭支持網絡服務中心等六個社會服務單位。其中,陳慶社會服務中心已經成為香港社會服務的一個知名品牌。
“在街坊會的工作有苦有樂,對那些很想解決的事、始終沒法著手解決會感到煩惱,對能解決的事情感到開心!”關樹根先生樂嗬嗬總結在香港旺角街坊會的工作。退休前就加入街坊會的他,現在擔任該會理事會副主席。在該會的工作中,他遇到了許多難忘的事情。
2011年11月花園街發生大火,九人遇難、房屋受損、經濟損失較大。關樹根先生和該會的員工一起,承接恢複火災地點,重建房屋、讓居民搬回居住的任務。這項工作比較複雜和繁重,關樹根先生看著街坊會的員工們整天忙碌奔走、做了很多實際的工作、逐漸恢複當地的水電供應,之後更是幫助居民把家具等搬到新家,不得不感慨工作的辛苦。
“有人問我們做這個辛不辛苦?我說街坊會不是為街坊服務,還做什麼呢?”由於當時政府不能完全支持重建工作,關樹根先生聯合該會同仁,籌款幾十萬支持災後重建。居民們慢慢搬回來,重新安居樂業,是他所喜聞樂見的。
最近,關樹根先生還為另一件事所操心:離中心不遠有一棟建築因為打樁導致牆麵震裂,街坊會接到消息後馬上開放會堂讓危樓附近的居民進來休息、安撫情緒,然後通知建築公司停止打樁,並設置一個架子撐著裂牆以防坍塌。雖然現在危險已經解除,但關樹根先生還是希望能有更好的方法能完全解決這個問題。另外,針對社區老人和南亞裔的人士多之特點,他們開展了一係列的服務。
街坊會天天開放老人飯堂,專門設置廚房為社區長者們提供實惠的飯菜,每頓飯兩菜一湯的供應很受大家歡迎,街坊會更派員工為不能到飯堂用餐的老人們提供送餐上門服務。關樹根先生介紹,中心也是天天開放,為社區長者提供健身及文娛活動的場所。
“大家經常聚在這裏,舉行很多活動,二樓的禮堂我們會請人來表演,做大戲、唱粵曲……”街坊會的工作,讓很多社區長者們過得愉快,因此在每年一次的街坊會募捐活動上,居民們都會踴躍解囊,支持街坊會:“籌款箱都被塞滿了,我們能深深地感受到他們的心意。”
在香港的外籍居民中,分布在旺角的南亞裔居民較多,以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泰國人居多,也有不少印度人。旺角街坊很多日常工作也是圍繞著這些從國外來港發展的人群,通過頻繁的開班授課,為他們教授粵語、講解香港大概情況,並開展移民服務。
關樹根先生服務的旺角街坊會香港童軍九龍第4旅旅務委員會就是要麵對一群活潑的南亞裔小朋友:“他們全部是南亞新移民的小朋友,經常不聽話地在樓梯到處走動。”即使孩子們再怎樣淘氣,作為一位慈善和藹、熱心社區的長者,關樹根先生還是關心著這群孩子的成長:“不過這個旅的旅長倒很有辦法,設計很多東西玩、還教他們中文。這群孩子都聽他的話。”
每次香港童軍九龍第4旅的旅長計劃帶孩子們去旅遊時,關樹根先生他們會集資租車;給這群孩子提供出行工具。在平日,旅務委員會的成員們都會買些小禮物獎勵下這群來自異國他鄉的小朋友。而社區還有另一支曆史比較久的童軍,旺角街坊會香港童軍九龍第136旅,同樣是關樹根先生比較關心的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