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形成研究綜述
綜述與書評
作者:王新想
[摘 要] 毛澤東作為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他的黨風建設思想具有廣泛性和啟發性,是黨的黨風建設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國內學者就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研究取得很大進步,有關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的理論淵源、實踐基礎、形成階段等方麵的研究也日益豐富。
[關鍵詞] 毛澤東 黨風建設思想
任何理論都不是憑空想象的,它的產生必然有著深刻的理論淵源。毛澤東繼承和發揚了馬列主義黨風建設的相關理論,傳承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精神,結合中國的具體國情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和建設的偉大實踐,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黨風建設理論。因此,馬列主義關於黨風建設理論、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以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中國革命與建設為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論與實踐基礎。
一、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形成的理論淵源
(一)馬列主義黨風建設的理論
馬克思、恩格斯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領袖,為建立和健全工人階級政黨而奮鬥一生,一直非常重視黨風建設,在許多著作和學說中皆有體現,為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十分重要的理論基礎。
有學者把馬克思恩格斯關於黨的作風建設歸納在科學世界觀的基礎上,建設無產階級政黨的優良作風、從實踐出發、批評與自我批評、反對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各種惡習對黨的侵襲等四個方麵。[1]P81-82關於民主集中製,馬克思、恩格斯雖然沒有直接提出“民主集中製”這一科學概念,但他們在《共產主義者同盟章程》和《國際工人協會共同章程》中,已經體現了民主集中製的基本思想。[2]P44同時馬克思、恩格斯還闡明了共產黨的性質和特點、共產黨的宗旨、黨內生活的基本原則等。[3]P15-18盡管如此,要完成無產階級的曆史使命,共產黨要保持應有的品格和良好的作風,必須堅持黨內思想教育與剛性約束相結合的原則。[4]P4-5
列寧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恩格斯關於黨風建設的學說,形成了自己的黨風建設理論。在許多學者的文章中都涉及到無產階級政黨要同人民群眾保持密切聯係是列寧黨風建設的重要理論,如在孟金的《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及其當代價值探析》中提到,“對於一個人數不多的共產黨來說,對於一個作為工人階級先鋒隊來領導一個大國在暫時沒有得到較先進國家的直接援助的境況下向社會主義過渡的共產黨來說,最重要最可怕的之一,就是脫離群眾”。列寧在黨風建設實踐過程中,還明確提出了黨的思想建設與製度建設相結合的黨風建設思想。[5]P12同時,列寧認為要堅決同官僚主義作鬥爭、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保持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發揚民主監督的作用等等。[6]P7-8列寧對於黨風建設理論不僅給毛澤東以極大啟發,而且成為其黨風建設思想的理論來源之一。
(二)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是人類偉大的精神財富。中國共產黨作為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其理論和思想必然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同樣也為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來源。
意蘊深遠、博大精深的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給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的形成提供了思想淵源,有學者就從中國傳統文化在毛澤東思想的應用方麵,來分析毛澤東黨風思想形成的過程。學者王習賢從中國傳統文化中“實事求是”“經世致用”的精髓,到毛澤東的理論聯係實際、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從孟子的“民本君輕”思想到一切為了群眾、密切聯係群眾的群眾路線,從孔子的修身、內省到黨的批評與自我批評優良作風等三個方麵闡述傳統文化對毛澤東黨風建設思想形成的影響。[7]P15此外,艱苦奮鬥一直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那麼中國共產黨人把艱苦奮鬥作為在革命中應該具有的優良作風。[8]P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