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新型城鎮化與民主化結合。推進城鎮公共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尤其要加強城鎮社區以“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為內容的基層民主建設,落實好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實現民主、民意、民生有機統一。
二、把握規律性,新型城鎮化須將城鎮規劃、建設、經營、管理有機結合
錢學森從係統論的角度認為,“所謂城市,就是一個以人為主體,以空間利用和自然環境利用為特點,以集聚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為目的的一個集約人口、經濟、科學、技術和文化的空間地域大係統”[1]P58。我們應從係統論視角把握城鎮化規律。
1.高標準規劃城鎮。要從戰略高度、以國際視野編製區域及城鎮化發展規劃、城鎮體係、城市群及城鎮總體規劃,統籌社會經濟規劃、城鎮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的銜接,突出規劃的前瞻性、科學性和規劃執行的權威性、有效性。
2.高品質建設城鎮。明代傳教士利瑪竇在《利瑪竇中國劄記》中對中國和歐洲的建築物對比認為:“從房屋的風格和耐久性看,中國建築在各方麵都遜於歐洲。”[2]P15-16我國城市住宅建築“短壽命”,這帶來很多問題,如浪費大量資源,削弱了城市文化傳承;容易引發社會矛盾等。按規劃建設、利用先進技術延長建築使用壽命是城鎮建設中最大的節約。要加大城中村改造與舊城改造力度,完善水、電、路等公益設施,優化住宅、大氣、綠化、水麵等人居環境,打造綠色、宜居城鎮。
3.高水平經營城鎮。加快城鎮基礎設施資產市場化經營,鼓勵法人和自然人利用社會資金、外國資本采取獨資、合資、合作,產權轉讓、入股、拍賣,使用權出讓、經營權轉讓等多種方式,形成多元化的社會投融資機製。放開市政公用事業經營市場,走專業化、企業化、社會化經營的路子。同時要逐步建立科學合理的城市供水、排水、汙水處理、垃圾處理、公交、出租車、供氣等市政公用事業價格形成機製。
4.高效能治理城鎮。城鎮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和市民化,要以提高城鎮居民的人文素質和管理者能力為核心,建立法治化、信息化、精細化的社會管理機製,逐步完善和落實進城務工人員在就業、子女就學、廉租住房和社會保障等方麵政策,不斷提高城鎮公共服務的績效和公共投資的效益,構建城鎮社會信用體係,降低交易成本,以城鎮治理創新來帶動社會管理創新。
三、增強可持續性,新型城鎮化必須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集約發展之路
城鎮化意味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資源消耗的提高,誠如馬克思指出:“資本主義生產使它彙集在各大中心城市人口越來越占優勢。這樣一來,它一方麵聚集著社會的曆史動力,另一方麵又破壞著人和土地之間的物質變換,也就是使人以衣食形式消費掉的土地的組成部分不能回到土地,從而破壞土地持久肥力的永恒的自然條件。這樣,它同時就破壞著城市工人的身體健康和農村工人的精神生活。”[3]P552-553當前隨著城鎮化的加快,城鄉汙染加劇,有民謠唱到:“城鎮汙染農村的水和地,農村汙染城鎮的飯和菜。”走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鎮化道路,建設生態城鎮、綠色城鎮具有重大意義。
要集約利用土地資源,建設緊湊型城鎮。緊湊型城市的核心是城市精明增長,強化規劃的調控作用,優化城鎮空間布局,提高城鎮土地的利用效率,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製度;優先發展城鎮公共交通,鼓勵自行車、步行;發展節約型住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