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泰國文化的發源地——素可泰(2 / 2)

王城中央坐落著古都最大最重要的寺廟——瑪哈泰寺。瑪哈泰寺是素可泰王國的精神中心,寺廟占地長寬各200米,中央的塔台是由首任國王膺它沙羅鐵建造的。14世紀40年代,盧泰國王對其進行了重建,用以安放佛祖舍利。其後的統治者不斷地增加這裏的建築,到素可泰古城被廢棄時,這裏已有200座佛塔和多座佛殿,其中主佛殿與中央塔群排在同一東西軸線上。如今這裏留下一尊巨大的坐佛像和眾多的立柱,可以想見當年的佛殿是何等壯觀。與泰國其他主要的佛像一樣,這尊坐佛也是坐西朝東。佛塔的形式多樣,主塔中蓮花花蕾形佛塔聳立在寺廟中央,由8座小塔拱衛,具有純粹的素可泰古典風格;方形大基座四周雕刻著168位佛陀弟子的形象,彌足珍貴;主塔兩側不遠各豎一座12米高的佛祖立像。此外還有階梯金字塔形和八角形的佛塔等,不一而足,體現了素可泰時代建築藝術的繁榮。寺廟內還有荷花池塘,清風綠荷,水映寺影,亦增情趣。

在王城西南方的西沙瓦寺中有3座建於12~14世紀的玉米棒形佛塔,這是高棉式的佛塔,顯示出真臘帝國的影響。沙西寺坐落在一個大型人工湖中央,鍾形塔前有巨型佛像,經修複後壯觀如昔。王城北部的索拉薩克寺有座建於15世紀早期的磚砌鍾形佛塔,其方形基座由24頭灰泥塑造的大象支撐著,這象征著由大象托起的須彌山。須彌山是印度神話中的山名,亦為佛教所采用,許多佛教造像和繪畫都以須彌山為題材,用以表示天上的景觀。

素可泰王朝的王宮坐落在王城中央,紅磚鋪就的地基上隻存有一些斷牆殘柱,從中依稀可窺見當時王宮的麵貌。據專家考證,王宮的宮殿麵積不大,建築也較樸素,緊靠著宮殿的班尼翁寺是當時王家拜佛的地方。城外還有環象寺(32頭雕象環繞塔座)、西春寺(以大佛坐像著稱)等遺跡。

蘭甘亨國立博物館

王城東南部建有蘭甘亨國立博物館,為紀念蘭甘亨大帝而得名。1964年,泰王和王後主持了開館典禮。博物館的館舍由兩棟樓房組成,前麵一棟於1983年建成,為紀念創製泰文700年而建,所以叫泰文樓,主要通過圖片和模型來介紹素可泰的過去和現在;後樓是一幢灰白色的二層樓房,在這裏陳列著從素可泰古城遺址乃至周邊地區發掘的文物。

博物館的展品包括泰國各種古佛像、佛牌、陶器、木雕、石刻和兵器等,這裏所說的佛牌是泰國獨有的一種佛教聖物,是佛像的小型浮雕版本,用來作為護身符。館內還有蘭甘亨國王於1292年製作的第一塊泰文碑銘的拓本和一座行走姿態的銅佛像,係素可泰時期的文物,被視為鎮館之寶。館內瓷器很多,其中中國瓷器就有400多件,如浙江龍泉出產的元青花纏枝花罐、元青花蓋罐和江西景德鎮生產的明代青花碗等,上麵都繪有各種花卉和圖案,工藝精美。在博物館內還可以看到蘭甘亨國王親自判決民間案件的石板,素可泰古城中的一些文物如沙西寺中原有的銅佛像和中國陶器被修複後,也存放在蘭甘亨博物館之中。

本文配圖見中插

【責任編輯】王 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