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改革產生的巨大成本,以及對既得利益的可能調整,讓許多地方政府對改革望而卻步。國家城鎮化專題調研組曾在全國不同城市調研發現,戶籍製度改革遭遇不少地方官員的反對。從2001年國務院戶籍改革文件下發,到2011年國務院出台《關於積極穩妥
推進戶籍管理製度改革的通知》,都提出地級市以下市區全部放開戶籍製度,解決外來人口的戶口問題,但地方政府總是推三阻四,不認真落實。因為戶籍製度改革將給政府財政帶來巨大的壓力,中國社科院近年發布的藍皮書指出,今後20年內,中國將有近5億農民需要實現市民化,人均市民化成本為10萬元,至少需要40萬億~50萬億元的成本。並且,這是不計入通漲、隻計入城市福利的保守數字。如果真要給農業轉移人口安置工作,解決低保、小孩上學、廉租房、經濟適用房等一係列相關問題,恐怕人均幾十萬元的成本都是不夠的。因此,很多地方政府雖然意識到了現行戶籍製度帶來的嚴重壓力,但麵對如此高昂的改革成本,卻寧願加大努力頂住壓力,將資金繼續投入到建設中,也不願直麵戶籍製度的改革。
如此,改革中利益重新分配問題、與戶籍配套的社會福利實現問題以及戶籍改革的成本問題成為了現行戶籍製度改革的三大難點。為了解決這些難點,切實推進我國的戶籍製度改革,我們除了要認清中國國情,從實際出發係統考慮怎樣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製的新戶籍製度之外,也要博采眾長借鑒別國人口管理的先進模式。
眾所周知,美國並沒有統一的戶籍管理製度,不存在戶口與全國統一身份證製度。那麼同樣作為世界上人口流動量大的國家之一,美國是怎麼了解自己的人口信息,怎麼管理自己的人口問題呢?
在美國,幾乎所有的公民都有駕駛執照,駕駛執照是每個人重要的“身份證”。美國有50個州以及一個首都特區,他們各自發行自己的駕照,但無論哪一個州發行的駕照,在身份證明方麵全國通用,所以外國移民到達美國後,隻要可能,也都會盡量申辦駕駛執照。美國各州政府就從DMV(機動車輛處)那裏獲得公民信息。美國關於駕駛執照的規定是,駕駛人員每到一個地方超過15天,就必須到DMV登記,否則會被視為持無效證件駕駛。所以,每個公民搬家了,會到DMV登記變更住所的信息,這樣,DMV就記載了駕照人員流入流出的詳細信息,當地政府也由此得到了本地居民的流入流出情況。那麼,沒有駕駛執照的人怎麼辦呢?比如不到駕駛年齡的孩子、不願拿駕照或駕照被吊銷的成年人、暫時不能申辦駕照的外國人等。按各州的規定,沒有駕照的人可以申領個人身份證,身份證也分成人與非成人兩種。以弗吉尼亞州為例,凡15歲以上的人,隻要沒有駕照或駕駛學習執照,都可以向機動車輛管理部申請成人身份證;15歲以下的少年兒童,則由家長代為申請非成人身份證。
美國政府了解公民信息的另一個渠道是居民的社會保障卡(或稱社會安全卡,Social Security Card)。在美國的所有合法居民,都有一個社會保障卡,社會保障號碼是唯一的。這個號碼是最重要的個人資訊,每個公民與綠卡持有人一生就隻有這一個號碼,這個號碼將伴隨人的一生,從申請工作、開銀行賬戶、繳稅、申請房貸、建立信用卡到領取社會保障福利和獲得其他政府服務等,全部都靠這個號碼。這是美國人的福利保障的依據,是命根子。美國人每到一個新地方,都要到社會保障機構辦理住所變更手續,以便社會保障部門與自己的聯係不中斷,給自己的資料能寄到。
這樣,在駕照和社會保障卡的雙重作用下,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可以在不限製人口遷移自由的前提下,清楚有效地掌握人口信息,特別是人口遷移信息。無論到哪裏,美國人的流動情況、工作變動情況、收入變化情況和繳稅繳費情況等都被一清二楚地隨時記錄著。這種管理模式或許可以為同樣是人口流動大國的中國提供有益借鑒。
今年5月6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確定了出台居住證管理辦法,分類推進戶籍製度改革,完善相關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製度以及保護農民合法權益的政策。6月中旬,國家發改委將考慮在我國中小城市全麵放開戶籍限製,大城市則采取逐步放開的政策。這些會議可以被看成是又一輪戶籍改革提速的號令。
【責任編輯】林 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