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厚樸:中醫看家之藥(1 / 2)

厚樸:中醫看家之藥

植物之美

作者:陳博君

女作家葉廣苓曾寫過一部反映中醫世家的小說,並被著名導演丁蔭楠拍攝成同名電影。這部小說的題目直接選用了兩味中藥的名稱,叫做《黃連 厚樸》。小說的主人公龔矩臣老太爺說“厚樸苦溫,消脹瀉滿,痰氣瀉痢,其功不緩”。甚至,他還將厚樸與著名藥材黃連並稱為“中醫的看家之藥”,認為黃連與厚樸恰如日常生活中的白菜和蘿卜,是為炊必不可少的材料。

神奇藥效

厚樸的名氣雖然沒有黃連那麼大,但龔老太爺將其與黃連相提並論,是一點都不為過的。自古以來,厚樸就是一味備受醫家推崇的中藥,其神奇的藥效在很多古代醫學典籍中皆有詳盡記載。我國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中是這樣描述厚樸的:味苦溫,主中風,傷寒,頭痛,寒熱,驚悸氣,血痹,死肌,去三蟲。中國醫學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杲則對厚樸“苦溫”的藥性做了進一步詮釋,他認為厚樸的苦能下氣,故泄實滿;溫能益氣,故能散濕滿。

東漢張仲景著述的中醫經典古籍《金匱要略》則更為詳盡地列出了厚樸的臨床應用和入藥處方。如將厚樸配伍半夏、茯苓、蘇葉、生薑等,製成半夏厚樸湯,具有燥濕消痰之功效,可治七情鬱結,痰氣互阻,咽中如有物阻,咽之不下、吐之不出的梅核氣症;將厚樸與大黃、枳實同用,可製成厚樸三物湯,能下氣寬中、消積導滯,主治食積氣滯、腹脹便秘;將厚樸與麻黃、石膏、杏仁等合用,可製成厚樸麻黃湯,對寒飲化熱、胸悶氣喘,喉間痰聲漉漉、煩躁不安者均有奇效。

厚樸入藥製成的湯劑藥方遠不止《金匱要略》所列舉的這些,在《傷寒論》《和劑局方》《鬥門方》《博濟方》《保赤全書》《鮑氏小兒方》《梅師集驗方》等眾多古代醫書中,均列舉了豐富的厚樸藥方。更為神奇的是,傳說在清末江南的一個偏僻小鎮上,有一家祖傳數代的中藥鋪,僅靠4個湯頭(即四帖湯劑)就治好了無數的病人。這4個湯頭之一的“平胃散”就是由厚樸、陳皮、蒼術和甘草組成,用於燥濕健脾、理氣和胃。醫生一旦診不出病因,就會先用平胃散為病人調理脾胃,複診時再根據情況

予以調治,效果非常理想。其實這“平胃散”就來自於宋代官修的醫書《和劑局方》。

現代醫學研究還證明,厚樸可有效治療阿米巴痢疾,並用於製止針麻情況下全子宮切除手術中極易產生的鼓腸現象。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在祛濕消痰、除脹理氣方麵,厚樸具有其他藥材無法匹敵的神奇藥效。

珍稀瀕危

這樣神奇的中藥厚樸究竟是一種什麼樣的植物呢?

厚樸為木蘭科木蘭屬落葉喬木,又名厚皮、重皮、赤樸、烈樸、川樸、紫油厚樸,是我國特有的珍貴樹種,分布於陝西、甘肅、湖北、湖南、四川、貴州、安徽、浙江、江西等省份,喜溫涼濕潤氣候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

盡管多生長在山坡山麓和溪邊路旁的雜木林中,厚樸卻有著十分醒目的形態特征:厚樸的植株高大,一般可達15米;樹皮呈紫褐色,且有辛辣味;小枝粗壯,淡黃或灰黃色;冬芽粗大,圓錐形,芽鱗被淺黃色絨毛;葉片長圓倒卵形,近革質,7~9片集生於枝頂;花朵碩大單生,具有濃鬱的芳香氣味,花瓣為黃白色或者是白色,雄蕊為紅色花絲,花期為5月;種子為三角狀倒卵形,外種皮紅色,果期9~10月。此外,厚樸還有一個十分典型的特征,就是將其樹皮枝葉折斷或撕裂,能看到一條條韌性十足的白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