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隱患
如今,我國熒光增白劑生產已從以國有大企業為主轉向以民營中小企業為主,有近千家規模不等的熒光增白劑生產廠家。由於各廠家技術路線不同,也缺乏行業監管,產品生產環節缺乏相應的環保標準,導致熒光增白劑成品魚龍混雜。另一方麵,關於熒光增白劑對人體存在健康隱患的研究和報道也一直不斷出現。
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在2007年2月發布的《職業病危害因素分類目錄》中,就將代碼為HX82的熒光增白劑列為“化學毒物”。
那麼,熒光增白劑對人體到底有什麼安全隱患呢?
到目前為止,世界衛生組織(WHO)並沒有專門對熒光增白劑的毒性機理和副反應機理進行過全麵研究,作為熒光增白劑生產大國,我國也缺乏相應的標準限製它們的使用。
盡管如此,醫學臨床試驗已經證明:熒光增白劑一旦進入人體,就不容易分解,毒性會在肝髒或其他主要髒器中積累,構成潛在的致癌風險;在紫外線作用下,熒光增白劑可能會增強致癌物腫瘤的形成;還能引起真核生物酵母的致突變作用;最明顯一點就是與傷口處的蛋白結合,不利於傷口愈合。
皮膚是人體麵積最大的器官,一個成年人的皮膚麵積展開約為1.5~2平方米,重量約為人體重量的10%以上。皮膚由表皮、真皮、皮下組織組成,具有一定的保護功能。皮膚中含有很多氣孔,氣孔內是一層具有張力的皮膜,發揮著阻擋外部物質入侵的作用。但是,我們長期使用的日常用品中幾乎都含有溶解劑和表麵活性劑,它們會使皮膚的角質層處於溶解狀態,導致發揮屏障作用的皮膜張力下降,從而使得有害物質可以透過皮膚進入體內,隨著新陳代謝進入不同髒器,如果不能及時將其代謝出體外,人體健康可能因此受到影響。
添加了熒光增白劑的紡織品如果直接與皮膚接觸,在運動及大量出汗的情況下,人體皮膚對熒光增白劑的吸收會加快,熒光增白劑甚至會直接進入血液中,其潛在危害可想而知。
在現實中,有許多產品爆出由於含有熒光增白劑導致使用者發生皮膚過敏的例子,如用後身上起小紅疹、嬰幼兒哭啼不止等。這主要是由於一部分人的皮膚比較敏感,外來的輕微刺激就導致人體出現較大反應,尤其是嬰幼兒的皮膚相對於成年人更為敏感,更易出現過敏反應。
在食品方麵,由於食品本身添加有熒光增白劑或包裝材料中含有的熒光增白劑會向食品中遷移,進而造成人體對熒光增白劑的口服攝入。國外曾有學者以5毫克/千克體重的劑量給動物口服或是采用插管喂入熒光增白劑,96小時後動物的所有器官中均未檢測出熒光增白劑。這表明,熒光增白劑不會被動物體吸收。但這並不意味著在熒光增白劑未被排出的時間段內,它也是無害的。隻是目前尚未發現有相關研究,也缺少人類口服熒光增白劑的健康風險試驗。
曾有文章稱,動物持續口服熒光增白劑兩年,偶有短暫的局部反應或病變。至於更長
時間的口服熒光增白劑是否會對身體造成其他傷害尚待進一步試驗。
在洗滌劑中加入熒光增白劑是極為常見的一種情況。由於熒光增白劑的種類很多,自然存在優劣之分。我國雖明令隻允許在洗滌劑中使用二苯乙烯基聯苯類和雙三嗪氨基二苯乙烯類兩種類型的熒光增白劑,然而最近的檢測中,人們發現仍有一些企業采用國家禁用的對人體有較大危害的熒光增白劑種類。雖然使用這類洗滌劑清洗服裝,其對人體的健康風險相對較低,因為熒光增白劑經過皮膚吸收進入人體的數量畢竟有限,需要長期累積才可能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但將其用於食品的洗滌,就可能導致嚴重後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