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上的全州屠城
史林尋蹤
作者:劉揚
全州屠城是太平天國運動史上第一次被記錄的屠城事件。更多發掘的史料中不乏太平軍部隊作為一支農民起義軍,在所到之處進行燒殺掠奪甚至是不惜屠城的記載。《粵氛紀事》主要記載了太平天國與清廷之間的軍事鬥爭,大部分記載均足以補官書之闕、糾史乘之失。《粵氛紀事》上記載:全州屠城後,檢查積屍千三百餘具,另焚斃者未計。再來看簡又文的《全州血史》:“城既破,勝軍縱火焚燒,下令屠城,無論官民兵勇,老幼男女,一概不留,亦可見其仇恨之深矣。大殺三天,始下令封刀。全城兵民被屠殺者,或被焚斃者無數。”簡又文是中國當代史學家、著名的太平天國史專家,研究以實地搜訪逸聞、史料、文物並譯述西方資料為主,他曾前往廣東花縣官祿和廣西桂平金田村實地調查走訪,獲得了較豐富的口碑資料和文獻史料,但也沒有對太平軍全州事件中屠殺人數做明確交代。也許在現有資料基礎上準確統計出全州屠城中的死亡人數並不容易做到,但整個事件的原委是幫助我們認清“屠城”說法的密鑰。
喋血全州城
全州縣地處湘桂走廊,是廣西的北大門,也是曆朝兵家必爭之地。當太平軍突圍北上進入全州境內時,不期而遇了一場惡戰,由於戰略上缺少整體的部署,戰術中體現的遊擊式的流寇作風,加之全州當地清軍的阻截,太平軍在這裏遭遇了北上途中最為慘烈的一場血戰,傷亡慘重,幾乎全軍覆沒。
1852年5月中旬,太平軍從永安突圍後,由小路過牛角瑤山,出馬嶺,上六塘、高田,圍困桂林,繼續北上,揮師進入全州境內。全州知州曹燮培、參將楊映河、前州牧瑞麟獲悉太平軍進入州境,驚惶失色。當時,城內兵丁不足五百,毫無招架之力,曹燮培急忙招募民團及城內男丁婦女協助守禦。是時,湖南寶慶協都司武昌顯奉調入桂,帶兵四百正好經過全州,曹燮培邀其率隊入城,共同防守,武昌顯欣然同意。此時全州城內的清軍已做好了防禦的準備。全州城東南麵臨湘江,西南麵臨萬鄉河,南北兩麵城牆堅厚,太平軍最初無意攻城,打算和平過境,迅速擺脫追兵,大軍沿州城西北郊柳山尾古驛道迅速北上。太平軍前鋒已繞過州城抵達離城10裏湘江河
邊的蓑衣渡,而後隊才從湘山寺門前大道向前挺進。太平軍前隊已過多時,太平軍後軍主將、南王馮雲山乘坐黃轎押陣。不料此時,全州一炮兵看見後隊有一黃轎,看出是太平天國的巨頭,忍不住放了一炮。僅一炮即命中黃轎,重傷轎內的馮雲山。
馮雲山中彈負傷。太平軍全軍憤恨,洪秀全、楊秀清大怒,率太平軍回師圍攻全州城。當日下午,太平軍從東西南三麵包圍了全州並開始攻城。然而,全州城牆大多為青石所砌,既高又厚,城牆外有護城河,城牆上有炮樓,不易攻破。曹燮培又強征居民、婦女煮粥熬桐油,稀粥桐油中和以鬆脂或大糞。太平軍多次使用呂公車(古代一種攻城器械,車起樓數層,內藏士兵,外蔽皮革,以牛拉或人推)、雲梯攻城。守軍以滾燙的稀粥桐油澆潑,太平軍傷亡慘重。太平軍久攻不克,便從西門的江西會館內掘地道,地道掘成後,用棺材裝滿16擔火藥,轟然一聲,炸開城牆二丈餘,太平軍戰士每人身背一捆柴草,乘硝煙彌漫之際發起攻擊,用柴草填平護城河,而後衝入城內,當即擊斃千總葉永林、把總張之福、前州牧瑞麟,遂克全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