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研究,這類小行星軌道偏心率大,與地球軌道之間的傾角也大,很多可能與短周期彗星有聯係,有的可能就是改變身份的彗星殘骸。兩者最大區別似乎在於外貌,但我們知道,彗星一次次接近太陽後,“雲霧狀”的易蒸發物質漸漸消耗,最後可能剩下的是一個不能蒸發、不能發光的石質殘骸。加之質量又小,很可能受到天體的擾亂振動影響,甚至改變方向直衝向地球軌道,造成自毀。
變成了行星的彗星殘骸和被誤認為小行星的彗星,都有不少例子,前者,如阿波羅小行星,後者,如查龍,兩者是很難區分,沒有太大的本質分別。
根據專家的看法,直徑大於1公裏的小行星以及超過600米的彗星,原則上都有可能成為地球的潛在敵人。據天文學家計算,目前宇宙中,直徑為1公裏的“危險分子”大約1200—2000顆,太陽係中,直徑100米的彗星達100萬顆,潛在威脅很大。
那麼近地小行星與地球碰撞幾率如何呢?各方麵估計不盡相同,出入也大。有人估計,平均幾十萬年或幾千萬年才發生一次,這對地球46億多年的漫長歲月而言,可以用“司空見慣”來形容了。
——每年都發生的可能性50萬分之一。
——今後100年的可能性10萬分之一。
——人的一生中的可能性20萬分之一。
像彗木碰撞每1000萬—8000萬年有一次。
所以,所謂杞人憂天不無道理,所謂天地衝撞並不是危言聳聽。應喚起天文學家和公眾注意。
目前,從這一角度看,就算是百萬分之一的機率,一旦小天體突襲地球,人類應搶先預報,測算軌道。對此,中國天文學家通過傳媒公布了科學預測:未來100年之內,地球可相安無事,北京天文台研究員李啟斌和同事經研究,他們說到21世紀會有小行星三度“接近”地球,第一次是編號4179的小行星於2004年9月29日在距地球150萬公裏處一掠而去,第二次,2069年第2340號小行星距地球100萬公裏,照上一麵,之後,又會於2086年重新來到105萬~110萬公裏的地方拜會地球。人類可以用火箭來攔截、擊毀使其改變軌道,保衛地球家園,使其不至在地麵造成巨大的危害。
總之現代的地球人不會坐以待斃,等待滅絕。人類有能力保護自己!
天文蛋與彗星蛋太陽的運行對地球和地球上的動植物會產生直接影響,那麼太陽係以外的天體運行會不會對地球和生長在地球上的動植物產生極其微妙的影響呢?多少年來,人們一直在潛心研究這一問題。
“天文蛋”及“彗星蛋”的屢屢出現,為這方麵的研究,客觀地提供了有力的證據。
1988年3月18日午前發生日偏食,我國出現了兩隻奇特的雞蛋,引起科學界的極大興趣。一枚是由江蘇省泰州市實驗小學五年級學生程莉雲飼養的一隻黃母雞所產。蛋的大小等特征與往常無異,但蛋殼上卻布滿了稍微突起的白色斑點,這些白色斑點有規則地構成了一些星辰天體圖案,其中的一些白斑與星辰相對應,牧夫星座與大角、女室星座與宿角一、獅子星座與軒轅十四、獵戶星座與參宿四等星辰清晰可辨。另一枚發現於四川省的自貢市西礦區運輸大隊工會主席胡世駿的家中,其蛋的硬殼表麵有7個突出的斑塊,構成了相當規則的北鬥七星圖案。生蛋的母雞在發生日偏食前3天,反常地停止了生蛋,顯得煩躁,不太安定。
除這種天文蛋外,還有一種“彗星蛋”。
之所以把其稱為“彗星蛋”,因為這是在彗星回歸時所生下的一種蛋。
1681年在羅馬出版的一份雜誌上,報道了一則消息。1680年12月的一天,一隻小母雞生下一隻奇特的蛋,在這隻蛋上,清楚地顯示出一彗星及彗星附近星座的圖案。這顆彗星是至今為止發現的最亮的大彗星。不過有關“彗星蛋”的記載多與哈雷彗星有關。
1682年,哈雷彗星出現時,德國馬爾堡的一隻母雞生下一隻雞蛋,蛋殼上布滿星辰。1758年,哈雷彗星回歸時,英國一個鄉村的母雞也生下一隻名副其實的彗星蛋,上麵有哈雷彗星的圖像,而且十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