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4年,希臘科紮尼的一隻母雞生下一枚彗星蛋,蛋殼上的圖案很規則。母雞的主人在高興之餘,並沒有忘記名留青史,他把雞蛋獻給政府,後又轉呈教皇。為此,一位畫家為彗星蛋作了一幅木刻,以記此事。後來,法國人把它收藏在巴黎國立圖書館,並附有證詞,說明此蛋並非訛傳。
1910年,哈雷彗星又回歸,這次它的彗尾要掃蕩地球,人們認為此事不祥。當彗尾掃上地球的前一天,法國的一隻母雞生下一枚彗星蛋,圖案很好看,就是擦拭o也不會破壞圖案。
彗星蛋果然與彗星,而且隻與哈雷彗星的回歸有關嗎?
有人認為這純屬偶然,也有人認為可能有一定的因果關係。
20世紀80年代中期,那次哈雷彗星回歸之前,有人就開始考慮搜求彗星蛋了。前蘇聯、美國、法國、意大利等國相繼成立了調查小組。結果在1986年意大利的一居民家的一隻母雞生出了一隻“彗星蛋”。
“彗星蛋”果真與彗星有關嗎?它為什麼那麼少?有的母雞也了解哈雷彗星或回歸的前兆嗎?何況天上的彗星那麼多,為什麼隻與哈雷彗星有關呢?
星球大碰撞是星球撞擊毀滅了高度發達的史前文明嗎?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這種觀點在學術界漸漸地有了一席之地。這主要是因為1994年7月間發生的那場驚心動魄的“太空之吻”。
1994年7月,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直徑約6公裏,密度1克/立方厘米)由於木星巨大的引力,它被俘獲並撕裂成21塊碎片,這些碎片以每秒約60公裏的速度撞向木星南緯43.26°-45°相當狹窄的環形區域。
7月17日淩晨4時15分,南非天文學家首先觀測到蘇梅克——列維9號彗星的第一塊,也是最小的一塊撞擊木星的景象。
撞擊沒有引起燃燒,碎片為木星大氣層吞沒。
當天傍晚18時30分,在上海佘山天文台,我國第二大口徑(1.56米)的天文望遠鏡攝下了第一張木衛1號的照片。19時36分20秒和19時43分32秒,成功地觀測到彗星第四塊碎片撞向木星,木衛1號兩次增亮。亮度增強了8倍。碎片接觸大氣層的摩擦和碎片的撞擊產生的火球使木衛1號兩次閃亮。
午夜23時15分,木衛1號又一次閃亮:第5塊彗星碎片撞了上來。與此同時,美國科學家稱他們已觀測到5塊碎片撞入木星,雖然這些碎片是21塊中較小的,但在木星表麵造成了相當於10億噸TNT炸藥的破壞創麵。
18日3時30分,美國夏威夷冒納凱阿火山頂上的全球最大的天文望遠鏡,記錄了彗星最大的碎片(第7塊)撞擊木星的經過。
該碎片直徑3.2公裏,撞擊釋放了相當於2.5萬億噸TNT炸藥的能量,產生的亮度超過了木星整體。美國馬裏蘭大學的女天文學家露西·麥克法登說,這塊碎片巨大的衝擊力造成的痕跡十分明顯,其落點上空出現了由塵雲構成的拋物麵。
19日淩晨3時26分,直徑與第7塊相近的第8塊碎片以每秒60公裏的速度飛速而來產生的能量(6萬億噸TNT)相當於地球上所有核武器爆炸能量的幾倍,產生的亮度瞬間超過了整個木星,引起的拋物麵灰雲達地球般大小,劇烈的爆炸造成的瞬間溫度約30000℃。
19日晚6時30分,最強烈的碰撞發生了!第9塊碎片與第7塊大小相仿,巨大的創麵位於木星南半球東北緣,留下的暗斑直徑達3萬公裏。撞擊產生的能量相當於2.5億顆廣島原子彈。澳大利亞天文學家觀測到,撞擊產生的巨大火球與隨之爆發出的餘輝範圍達3個地球那麼大。美國天文學家指出,撞擊改變了木星的基本外觀,並在木星表麵形成了黑色疤痕。“疤痕”中有多種氣體混和物和大量塵埃粒子。
對日,發生最壯觀的一幕:第14、15、16塊碎片於4時起相隔10小時撞擊在同一地區。第14塊碎片以每小時21萬公裏的速度墜向木星,隨之產生的火球上升到數百公裏的高空。第15號彗核撞向木星大氣縱深處,火球上升到2000公裏的高度,塵雲直徑相當於地球的3倍。第16塊碎片碰撞產生的亮度是第14塊的2倍,並產生了持續15分鍾的爆炸。
21日晚11時04分,上海佘山天文台觀測到的木星已傷痕累累,各個撞擊創麵直徑超過二萬公裏,其中最大的直徑估計有3萬公裏,其容積大大超過地球體積(地球直徑為13000公裏),與此同時,木星周圍的木紋型雲層出現紊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