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呂德精神的激勵下,林東感到自己脫胎換骨一樣,以往那種發虛緊張的感覺煙消雲散。大家都有怒放的需要嘛。
林東在這段時間表裏如一,中規中矩,在好學生的行列裏站穩了腳跟。鄭老師對他的表現也較為滿意,時常會用話語和眼神傳達讚賞和鼓勵。
林東心安理得,如魚得水,在自我感覺良好時又犯了錯誤,還不止一個錯誤。
按照目前他對自己的評價,他已經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好學生,但他仍然對那些被打擊的對象抱有一絲同情。這也許是林東的性格使然,和對方是不是壞學生沒有關係。由此他犯了第一個錯誤,跑到幾個壞學生身邊安慰他們。
那是在一次班會上,鄭老師對幾個平時抽煙的男生進行了空前的批判,說抽煙行為是他們邁向罪惡深淵的第一步,他們會不可避免地淪為社會渣滓,監獄的大門在不遠的將來等待著他們;如果還不懸崖勒馬及時悔改,將受到老師們、全體同學乃至家人的唾棄,人們會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他們。在鄭老師義正辭嚴的聲討中,在全班同學眼光利箭的圍攻下,這幾個壞學生麵如土色,低下了他們一向高昂的頭。鄭老師讓他們好好反省反省,下次班會挨個認罪檢查。
班會後,幾個被批鬥的學生聚在一個旮旯裏,看樣子在偷偷摸摸發泄對老師的不滿。林東在同情心的驅使下,蹭到他們一邊,說了句:其實抽煙也沒什麼,我很久以前也試著抽過一次,沒啥意思。說完這句話,林東的同情心得到了平複,愉快地離開了,沒想到埋下隱患。
沒有第二個錯誤,第一個錯誤也許不會引發惡果。這個錯誤是由林東的課餘愛好引起的。林東的課餘愛好就是看“閑書”,所謂閑書,就是一切和課本無關的書籍,這是林東的父親定義的。林東的父親有一大堆“閑書”存在書櫃裏,以前對林東不設防,但後來因為林東貪讀成性影響學習,就絕對禁止林東翻閱。林東的父親經常出差不在家。父親教育林東,要在主觀上端正認識,拒絕看閑書;並從客觀上消除林東偷看的可能性,書櫃都加了門上了鎖。林東從來沒有端正過認識,這些閑書對他如同魚食對缸裏的金魚,看起來沒夠,多多益善。雖然有許多字還不認得,但林東捧起一本閑書來還是讀得津津有味。書裏麵的世界是如此精彩,而現實世界又如此乏味,沉浸在閱讀裏是一種享受,人一旦有這種感受就終身難以舍棄閱讀。同林東對閑書的渴望相比,門和鎖都算不上障礙。林東發揮了最大的主觀能動性,迅速提升自己拆門撬鎖的能力,做到了拿到書而書櫃外表沒有明顯痕跡。林東心裏樂滋滋的,在家裏做作業的時候把閑書放在課本下邊偷偷閱讀,給母親一種他正在刻苦學習的假象。
當時林東最喜歡的書是《水滸全傳》,內容不說,僅僅是那些回目就很吸引人,什麼“九紋龍大鬧史家村”、“魯提轄拳打鎮關西”、“宋公明大破連環馬”啦等等,甚至比內容還精彩,很有些縱橫馳騁的氣勢,讓人浮想聯翩、熱血沸騰。看著看著,林東頭腦發熱,決定自己也編寫一篇回目,就以班上同學為主角。於是他利用一晚上寫作業的時間編寫了三十多條回目,其內容不外乎“宋剛拳打劉明超”、“李宏金山獲奇寶”、“苑冰長街拋繡球”之類的,對有好感的同學就寫得堂皇一些,對那些印象不好的,就寫得猥瑣一點,反正沒有詳細內容,做到了點到為止。
林東懷著創作完成的喜悅,把作品帶到了班裏。先是在周圍傳閱,立即旋風般刮遍全班。一大堆學生擠在一起,煞有介事地點評著。看到自己“榜上有名”,不管內容是好是壞,先就有了一種成就感,方佛自己真幹了什麼大事。那些沒找到自己名字的就埋怨林東,並希望他把自己寫進去;那些對自己的“表現”不滿意的,希望林東把自己美化一下。接收著各種評論和建議,林東在一邊飄然欲仙,這是一種前所未有的滿足感,不僅僅是能寫出這些引人入勝的東西,而是自己的筆能“決定”班上所有人的“命運”,何其美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