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三代領導人反對“台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的論述,表明了大陸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決心與意誌。民進黨如何解決與大陸之間的根本分歧,應該是今後必須要思考的重點。
二、紅藍綠的不同困境與民進黨的大陸政策選擇
兩岸紅、藍、綠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困境。
大陸目前麵臨的最大問題是治理困境。僅從脫貧問題看,世界銀行2008年宣布,將國際貧困標準從每天生活費標準的1美元提高至1.25美元。中國大陸則於2011年宣布上調國家扶貧標準,從2010的1274人民幣(每天0.55美元)提高到2300元(每天1美元)。這一調整則使大陸貧困人口從2688萬擴大至1.28億,占農村總人口的13.4%,接近全國總人口的1/10(台、港、澳除外)。再從就業問題看,大陸2013年僅大學畢業生就高達699萬。老齡化社會的問題也日益突出。發達國家一般在人均1萬美元以上進入老齡社會,而大陸則在低收入階段進入老齡化社會,未富先老。到2050年大陸60歲以上將達4億人,每4人中就有一老人。其他諸如環境保護、城鄉二元化、腐敗等問題上,也麵臨嚴峻挑戰。
馬英九目前麵臨的最大問題則是再次政黨輪替問題。在2008年“大選”中,國民黨候選人馬英九以765萬票的絕對優勢當選,大贏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220餘萬票。但其後卻頻遭“8.8”風災、“美國牛肉進口”以及人民對經濟複蘇“無感”等因素困擾,施政滿意度始終無法提升,以至被民進黨貼上“無能”標簽,從而使2012年“大選”的連任也贏得心驚肉跳。馬英九在第二任期內所推行的“油價、電價上漲”、複征“證券交易所得稅”、“核四公投”、“改革年金製度”等多項政策,也備受爭議,民意支持度繼續處於低迷狀態。台灣指標民調公司2013年6月下旬公布的民意調查結果顯示,受訪民眾對馬英九的信任度為21.9%,不信任度為63.7%;對馬的執政滿意度僅為16%,不滿意度則高達73.7%。這一狀況的持續,勢必會危及國民黨2016年的繼續執政。
對於要重返執政的民進黨來說,如何麵對大陸,處理好兩岸關係,維護台海和平,則是其不得不麵對的重大現實問題。對於2008年與2012年兩次“大選”的失敗,民進黨內的有識之士都曾直指為民進黨的路線挫敗。但兩次敗選後,我們都未看到民進黨真正要檢討其核心價值、政治路線以及事關台灣前途的大陸政策。特別是對於2012年“大選”的檢討,黨內很多人認為美國與大陸的介入才是導致敗選的重要原因。蔡英文選後還曾以下鄉謝票為由,拒見“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薄瑞光。而代為會見的民進黨智庫副執行長蕭美琴則當麵抱怨:部分美國現任及卸任官員在選舉期間支持特定政黨,民進黨感到遺憾。無法直麵問題所在,正是民進黨所麵臨的困境。這是世人皆知的困境,民進黨卻渾然不知?
民進黨要重返執政,在大陸政策上麵臨著三種選擇:第一是以不變應萬變,堅持既有意識形態,難以擺脫“台獨”黨綱與基本教義派的羈絆。第二是調整:也就是策略性與試探性的調整,其目的主要是應對選舉。第三是轉型:轉型的基本概念是棄“獨”。在上述三項選擇中,轉型是遲早要走的路。
2012年民進黨敗選後,謝長廷曾表示,“如果民進黨的中國政策與國民黨拉得太開,不僅讓對手有攻擊目標,台灣內部也會持續對立”。他主張,“民進黨應嚐試貼近國民黨的中國政策”。那麼,國民黨的大陸政策究竟是什麼呢?按照民進黨原“中國事務部”主任、現任台灣清雲科技大學企管係副教授顏建發的理解,“馬英九所代表的國民黨主張不統、不獨、不武,仔細探究,實際上不統並非實情,精確地講,應該是暫時不統。不過,不獨則是鐵律,而且其反台獨”。果如此,國、民兩黨的基本立場南轅北轍,民進黨要如何向國民黨的大陸政策靠攏呢?要找到真正答案,除了棄“獨”之外,民進黨可能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