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古城牆是我國南方現存最完整的古城牆,隨著冷兵器時代的結束,它作為城市的重要防禦工事的功能已經消失了,然而古城牆作為寶貴文化的物質遺產,對我國曆史文化的發展越來越顯示出巨大的影響,它所承載的曆史訊息也越來越散發出獨特的魅力。
為此,對這座古城牆的保護和開發就顯得也愈加急迫和必要。
(一)荊州城牆的保護
新中國成立後,曆經千年滄桑的荊州城牆受到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及荊州人民的精心嗬護。
從1978年至21世紀,城牆修繕已有32次,其中較大的維修有13次。1988年,當地政府還籌資重建了賓陽樓。另外,古城的南門、西門的城樓以及雄楚樓、仲宣樓、明月樓的重建項目都在規劃之中。
如今的古城街道整齊,綠樹成陰,城上門樓飛峙,翠柏蒼勁。“聞聽三國事,每欲到荊州”,荊州古城作為我國曆代軍事文化名城,具有豐富的曆史內涵和無窮的文化魅力。古典名著《三國演義》120回,其中有70多回提到荊州。
隨著國家旅遊事業的飛速發展,荊州古城已成為四麵八方、中外旅客喜愛涉足的地方,並被列為國家三國旅遊線重要名勝和湖北省定點涉外旅遊景點。荊州是國務院1982年首批公布的全國24個曆史文化名城之一。
1996年11月20日,荊州城牆作為明、清時期重要古建築之一,被國務院批準列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為這座千年古城牆的保護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依據和經濟支撐,更為這個曆史文化的使者重放異彩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二)荊州城牆的開發
1995年,荊州市政府提出將荊州古城牆作為一個整體建成環城公園的想法,他們決定以古城牆為依托,開發四周優美的風景資源;以豐富的曆史文化和人文景觀為內涵,形成“泛舟護城河、碧水浮城樓,笑語揚天庭,其景入畫圖”的水鄉園林景觀。
經過將十餘年的建設,現在已建成“四環、八大景區、二十六大景觀”,主要包括:
1.四環景觀 即內環路行車,內環路為花園式林蔭道,串連城門、碑苑、玄妙觀、關公園等景點;城牆上走人,即城樓、城垛、炮台等連成一片,遊人環城漫步,近觀城下水、路、花、木,遠望城內外景觀;外環道跑馬,即以3.5米寬的仿石外環道為主線,沿途布置展示三國故事為內容的建築物、雕塑等,遊人可騎馬或乘坐仿古戰車遊覽;護城河蕩舟,即河上畫舫、竹排、漁舟穿梭,夾岸花木掩映粼粼波光。
2.八大景區 計有馬河景區、屈原文化景區、雄楚景區等。
3.三十六景觀 共六座城門、九座城樓、三閣、二山、十園、三宮、三祠等。
當地政府在抓環城公園建設的同時,還注意抓好了古城牆的保護管理工作。主要包括:
將古城牆以北1000米範圍內的現有農業區域劃為整體生態環境保護區,在該區內不得新建任何建築物;
將護城河外沿到城內土城腳劃為絕對保護區,嚴禁新建一切與古跡無關的建築和工程設施,並禁止取土填塘;
將磚城內50米護城河外一定空間範圍劃為重點保護區,以綠化為主,原有建築逐步拆遷或改建;
控製了與護城河相連的荊沙河兩岸建設及環境質量,以待條件成熟後將兩河溝通,形成城市中心地帶的綠色走廊和水上遊覽線;
嚴格控製古城內的新建住宅項目,逐漸疏散城內常住人口,力爭使目前城內常住人口由十多萬人下降到五萬人左右。
荊州城古老且曆經滄桑,如今古城得到了人民的厚愛。特大型環城公園的興建,使這座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平添了一道內涵豐富的新景觀城牆上行人,內環道上驅車,外環道跑馬,護城河上蕩舟。古老的荊州城正煥發出新的青春和更加迷人的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