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站在雙方的角度來看待工作(1 / 2)

在現代職場,無論是自創業的老板,還是給別人打工的職員,都一樣麵臨巨大的壓力。所以,每個人在關注自己的艱難處境的同時,不妨將自己的眼光看向對方,這樣,你就可能消除所有的抱怨,試著去體諒別人的苦衷,讓自己很好地融入團體,為自己的成功帶來無限的助力。

打工皇帝唐駿說:“在進入微軟一段時間後,我開始嚐試站在雙方的角度來觀察和思考。比如,我和我的直接上司進行工作溝通和交流時,我就在想,如果我是領導,我也會有這樣的顧慮,畢竟投資做公司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什麼事都要自己操心的,如果給我一個團隊,我將如何去做?是不是也像老板一樣苛刻挑剔呢?”

帶著這種心理,唐駿慢慢地融入團體中,並博得了老板的賞識。因為工作投入,微軟公司的管理理念、運行模式及市場運作等一係列東西,在他的眼前漸漸清晰地呈現出來……最後,唐駿榮升為微軟中國區總裁。

哈伯德在《致加西亞的信》中說:“當整個世界都在熱衷於訪問貧民窟時,我希望能向那些成功者表示同情——他們在形勢非常不利的情況下指導其他人工作,並獲得成功,可是,除了一點食物和衣服外,他們什麼也沒有得到。我曾經為了一日三餐領薪水幹活,也曾經當過雇主,我知道應該從雙方的角度來看問題,這樣,企業才能在和諧的氛圍中進步。”

是的,就像哈伯德說的一樣,我們也曾經接受過這樣的教育,《經濟學》中認為,勞動者是天底下最苦的被壓迫者,而往往忽略了作為老板——公司創辦者的辛酸。其實,每一個創業者的背後都充滿了辛酸,每一個風光的老板身後也有著鮮為人知的無奈。職場上,需要我們站在雙方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需要我們站在彼此的角度去看待我們的工作,包括我們自己!

試著站在雙方的角度看待問題,你就會發現:

老板麵臨的危機很大。創業的時候,有成功也有失敗,雖然概率各占一半,但是他每天依然如履薄冰。他必須逼迫自己成功,因為在他的身後有無數雙期待的眼睛盯著他,他的家人、他的合作者、他的投資者、他的員工……特別是企業出現危機時,市場形勢越來越不好時,他已經四麵楚歌,明知前路荊棘重重,也隻有魚死網破。聽說很多企業的老總成功以後,總是不願意去回顧那段創業史,因為那段曆程給他們留下了沉重的痛苦。可見,老板的無奈是我們無法體會的。

老板麵臨著用人的嚴峻問題。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但那種德才兼備的人才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很多老板精心培養的優秀人才最後還是離開了,而作為老板,隻能是眼睜睜地看著“煮熟的鴨子就那樣飛了”。曾有一位企業的老板對公司用人的事情特別頭疼,他手下有幾十名員工,而真正有能力的員工沒幾個,他想安排他們做事,可他們就是不服從安排,抱怨公司的事務太繁忙,老板實在沒辦法隻好親力親為。如果員工能站在雙方的角度來看待工作,何至於出現這樣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