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希望自己成為什麼樣的人,那麼就要學會用這種人的方式進行思考與行動。比如,在工作的時候就時刻效仿老板的做事方式,留意觀察老板是如何思維以及如何處理問題的。如果有一天你能幸運地成為老板,你會發現往昔的觀察與模仿對你很有啟發與幫助。
其實所有老板的心願都是一樣的:他們都希望自己的員工不隻是把自己當成一名員工,而應該像老板一樣,把公司當成是自己的公司。在你的職業生涯中,不要隻是為了工作而工作,唯有把工作看成是自己的事業,才能自動自發地工作。
一位知名的企業家說:“為了事業而工作的人請來,為了薪水而工作的人請走。”唐駿在憶起自己打工時的經曆也說:“雖然我當時隻是個普通員工,但我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個旁觀者,我覺得我有義務為老板和公司著想……隻有把公司的事當成自己家事的員工,才會得到老板的賞識和重用。”
那種為工作而工作的員工確實比比皆是,在他們眼裏,工作好像隻是為了老板的利益,多做一點,少做一點,都沒有太大的關係。這是一種極其錯誤的觀念,這會讓一個人在職場中失去許多寶貴的機會。
為了事業而工作的人,他們會像老板那樣思考,這意味著他們已經具備了做老板的素質。一個人即使工作成績再出色,但如果不能熱愛自己的公司,那麼這樣的人才公司也不會考慮長留。
哈伯德在《致加西亞的信》中說:“但是,從沒有人提及那些傾其一生努力都無法使那些懶散的飯桶做些有用的工作的雇主;沒有人說,那些雇主是如何長期耐心地努力尋找‘幫手’,但隻要他們一轉身,這些‘幫手’就無所事事,遊手好閑。”
這些人,因為不會像老板那樣思考問題,所以,他們注定要成為被市場競爭淘汰的人。
小王是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民,家境貧寒,從小過著缺衣少食的生活。16歲那年,他來到大城市的一個工廠打工。這個廠子的效益不太好,老板總是拖欠工人的工資,於是很多人都抱怨工作累,薪水低,甚至開始消極怠工,而這時候的小王卻繼續兢兢業業地工作,並利用業餘時間自學各種知識。
一天,當小王正在利用工休時間看書的時候,廠長前來視察工作。廠長看了一眼正在認真學習的小王,一言不發就走了。第二天,廠長把小王叫到辦公室,問:“你認為現在你最該做的事情是什麼?”小王說:“我覺得咱們廠現在效益不好,所以特別需要既有工作經驗又有專業知識的技術人員,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這樣的人”廠長高興地點了點頭。不久,小王就被提拔為技術指導,後來又一步步被提拔為技術總監,最後,他成了這家工廠的廠長。
不久,小王又遇上了一個他生命中的貴人,這個人是另一家工廠的廠長,是小王的合夥人。他發現小王雖然身為廠長,還是每天堅持最早來到工作地點,當這個廠長問他為什麼這麼早來時,小王回答說:“早點來,可以更及時地進入工作狀態,這樣就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了。”這位廠長聽後對小王極為賞識,並與他結為知己。後來,這位廠長打算“退隱江湖”,將整個廠子都交給了小王,小王將兩個工廠合並在一起,組建了一個大型的集團公司,而小王也成了公司的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