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6章 做自己的事,讓拖延見鬼去吧(1 / 2)

我無暇考慮別的,我必須立刻上路

我知道,送信給加西亞餘下的路途將充滿艱險,但是,我無暇考慮這些,我必須立刻上路!

——摘自《致加西亞的信》

工作中,我們是不是經常遇到這樣的事情:明知道眼前的工作堆積如山,沒做完的報表,散亂的文件,一個該打的電話,一封還沒有發出去的郵件,一篇尚未搞定的文稿,還有那個焦急等待的客戶……可我們還是一邊呆呆地出神,一邊自言自語地說,“再待一會兒,就一會兒……”很多時候,明知有許多事要做,卻還是一拖再拖。

職場中,我們總是把今天需要完成的事情拖到明天,這個月該完成的計劃拖到下個月,這個季度該達到的進度推到下一個季度。我們都喜歡在晚上睡覺前為第二天的工作做出計劃,但真到了第二天,那些計劃之內的事情不是忘了,就是懶於付諸行動。“明天再說吧。”我們總是用這種方式為自己開脫。於是,一個個“第二天”就這樣被荒廢掉了。這種凡事都喜歡留到明天來處理的態度就是拖延,這是一種缺乏緊迫感的工作習慣。

在《致加西亞的信》中,羅文說過這樣一句話:“我知道,送信給加西亞餘下的路途將充滿艱險,但是,我無暇考慮這些,我必須立刻上路!”“立刻上路,馬上行動!”是羅文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

曉雲所在公司的部門,是由幾個年輕人組成的。他們的共同之處就是“拖延”,一件工作可以從周一拖到周五,直到老總來視察工作。每次都說明天一定做,但到了第二天,依然是聊天、吃零食、嬉笑打鬧,曉雲最後幹脆就放棄了提前完成任務的念頭。

曉雲以前是一個行動果斷的人,實習時,她是部門裏效率最高的員工,她經常會提前兩天將完成的工作交到部門經理的手中;剛入職那會,她也是有名的“速跑健將”,但那時的行動力,現在已經被磨得煙消雲散了。

慢慢地,曉雲開始學會了得過且過,工作遇到難題,明天再做吧,今天先休息一下;太簡單的工作,明天再做也不遲;有挑戰的工作,不能著急做,要不會適得其反……就這樣,每一個“明天”都變成了漫無盡頭的借口。

雖然曉雲依然可以完成自己的工作,並且保證質量,但她的工作激情已不複存在;雖然工作穩定踏實,但她對未來已經不再有任何期待了。

因為自己的拖延,曉雲也吃了不少小虧。本來應得的機會被人搶了;應該拿到的項目,第二天再打電話人家已給別人了;還有一些很有前途的計劃,經過長時間的拖拉,拖得沒影兒了。

再後來,當所有的機會和成功都被別人捷足先登時,喜歡拖延的曉雲失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