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職場的舞台上,每個人都渴望成功,雖然成功聽起來有些浮華,但成功的人生才不會蒼白,我們當然希望自己的人生被成功的精彩包裹,因為追求成功是每個人的人生目標。可是成功的果實並不能輕而易舉地獲得,其中有太多的艱辛和痛苦,那到底該怎麼麵對這些可能會出現的問題呢?
有一句盡人皆知的話:“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其實這句話可以這樣理解,所謂的“有準備”,指的是“超強的能力”。一個沒有能力的人,就算機會來臨,你也無法把握,而能力來自平時的準備,包括在學習和工作中的不斷累積。所以,如果你在平時都是糊裏糊塗,得過且過,渾渾噩噩不去準備,那麼就會喪失競爭能力。而且機會的來臨也有一定的時間限製,如果一個人能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就可以獲得出色的表現。你努力工作和學習其實正是準備的過程,在準備中等待機會。
在《致加西亞的信》中,有這樣一個場麵描寫:離開營地後,我們沿著山脊行進了一段距離,如果是一個不熟悉路徑的人,他肯定會在這迷亂的荒野中陷入絕境,但是,我們的向導似乎對這些蜿蜒曲折的小路了如指掌,仿佛自己正走在寬闊的大路上。
這不難看出,正是因為向導對地形的了解,才使得前進的路途一帆風順。而向導能做到對環境了如指掌,離不開他平時的精心準備。
如此看來,準備其實並不是一件多麼難以企及的事情,隻需要縝密細致地對待即可。可是真正能獲得成功的人還是少之又少,這是因為,準備是一個需要耐心對待的長久之事,在準備的過程中,所有的工夫看上去好像都是徒勞,好像總是看不到成效,長久的艱辛卻換不來想要的結果,於是大多數人放棄了準備,寧願過著眼前渾水摸魚的日子。他們為了一時之快而放棄了已經準備好的工作,忘記了當初的初衷,隨了大流。
還有一句諺語叫:“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也是在說準備的重要性,把握機遇關鍵在於長期的準備工作,所以不要忽視前期的準備,因為所有的努力都不會沒有結果,這些努力會積澱成經驗,並轉化成實力留在一個人的職業生涯中,而能把握機遇其實是之前所有努力準備的集成。機遇是改變一個人的命運的關鍵所在,一個人一生裏能碰到的機遇實在是極其有限的,由於沒有準備而與機遇擦肩而過實在是很可惜的。成功就像是水到渠成,現在如果不把渠挖好,準備好,等機遇如水般湧來,那麼,機遇也就慢慢流失了,更不用談成功了。沒有準備拿什麼留住機遇,又拿什麼來獲取成功呢?
身在職場的你,當艱難險阻橫在眼前時,你準備好了嗎?對於我們這些出生在和平幸福年代的人而言,這些有時候好像隻是一句空話,我們這些所謂特立獨行的一代,隻信奉“臨陣磨槍,不快也光”的臨時自救哲學。
有一個農場主,由於他的農場在大西洋岸邊,而大西洋的風暴總是會摧毀沿岸的建築和莊稼,因此即使他張貼再多的招聘廣告,也很少有人願意去工作。
一天,一個瘦小的男子前去應聘,農場主問他:“你會是一個好幫手嗎?”而他的回答卻是:“即使暴風雨來了,我照樣可以像平時一樣睡。”
這句話很讓人費解,農場主心裏有些懷疑,但鑒於農場太需要幫手了,就雇用了這個人。這個人把農場管理得有條有理,農場主很是滿意。一天晚上,狂風呼嘯,農場主急忙跳下床,抓起一盞燈,跑到雇工的睡處,並搖醒他,喊道:“暴風雨來了,把一切都收拾好了!”但那個雇工不緊不慢地回答道:“不,我告訴過你,即使在暴風雨來臨時,我也能睡著。”農場主當時氣壞了,但他強忍怒火,跑到外麵,為將來的暴風雨做準備,但他發現,一切已經準備就緒,沒有什麼能讓暴風雨卷走的。此時此刻,他明白了雇工的話。
這位雇工能夠心安理得地睡覺的原因,在於他已經事先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如果職場中的我們能在工作中預先做好一切該做的準備,那又有何懼呢?凡是那些叱吒風雲的成功者,都能順應時代的發展,使自己在各種重大事情麵前沉著、冷靜並獨立去解決,因為他們已經有所準備,所以才能勝券在握。
成功隻留給那個有準備的人,準備的過程就是我們平時的積累。而積累是一個不斷超越自我的過程,包括能力上的超越、技術上的超越和工作經驗上的超越。一個人準備得充分,自然就會在工作中脫穎而出,自然就會比別人多一份競爭實力,隨之機遇也會慢慢來臨。
成功不是空中樓閣,它需要奠基和支撐。將所有的規劃和材料都準備好,當機遇來臨,就能打造出屬於自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