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差口碑與高票房(1 / 1)

差口碑與高票房

專欄

作者:列孚

最近,正在熱映的《天機·富春山居圖》(以下稱《天機》)成為各種吐槽的對象——該片在劣評如潮下仍兩天破億,目前直奔3億元而去,並占據國內35%左右的排映場次。反而一些優質影片,如口碑上佳的《逆光飛翔》,遭到市場和觀眾的拋棄。此種情形,讓很多人大呼“看不懂”。

《天機》究竟何時完成?至少筆者不大清楚,隻知道該片在開拍時曾熱鬧過一陣子,當時公布的片名中似乎並無“天機”二字。不料想,“冷卻”了約兩年時間,該片突然就上映了,而且還加上了“天機”兩字。也許,如果該片以開機時的片名推出,與當前觀眾的娛樂訴求距離過於遙遠,故才加上“天機”二字,以增加所謂的懸念。按說,這屬市場行為,無可厚非。但如此低劣的影片,卻因一時“無對手”而贏得超過全國35%市場份額的排映場次,並詭稱此為“市場決定”,很難讓人心服口服。

如此舉真為“市場決定”,為何原本定於5月中旬上映,卻忽然推遲至6月9日才開畫?更值得人們懷疑的是,在當前每天都有新片上映的情形下, 大銀幕上“陪伴”劉德華與林誌玲的隻有《光輝歲月》《大片》《逆光飛翔》《殺戒》《魁拔II》等完全不在一個起跑線上的影片?其他具備市場競爭力的中外影片,紛紛躲閃——僅僅是害怕《天機》過於強大?從該片上映後觀眾的反饋看,即便非行內人也明白,這裏麵大有乾坤。

有人辨稱,《天機》票房好,是因為二三線城市影院增多,那裏的觀眾隻喜歡看明星;更有人居然聲稱,因為端午節期間高速公路不免費,人們不願意外出,其中很多人就成了觀眾。這些人簡直是在睜眼說謊話——有心人大可拿出京滬穗等一線城市各影院端午節前後排片表曬一曬便一目了然。高速公路沒有免費竟然成“高票房”理由,豈不太可笑。

自《無極》之後,好久沒見到觀眾和業界一起如此無情地批評一部影片,《天機》堪稱最近幾年來的一個另類。一麵是差評影片霸占檔期,一麵是叫好影片“悲情出擊”——如《逆光飛翔》《光輝歲月》等,在市場上形單影隻,寂寂無聲。國內號稱有四十多個院線公司,在這樣的情形下其實等同於一個院線公司——所有院線的排映的影片並無區別,有些影片隻能“一日遊”“兩日遊”。當然,也有些影片確實因為自身原因,不值得繼續讓它“遊”下去,但有些影片則是根本沒有機會“遊下去”。

相對於國內3000多座影院和1.5萬多塊銀幕,香港的電影市場實在太小了。但香港至少同時期有二三十部影片可供觀眾選擇,各院線和各影院之間也有區隔,不同類型和品次的影片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觀眾。但這些,在內地市場卻難以實現。我們隻能眼睜睜看著某些並不合格的“大片”壟斷市場,而那些製作水準精良的小製作影片慘遭湮沒。但願這種不正常的情形早日得以改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