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院線要做全產業團結的模範(1 / 1)

院線要做全產業團結的模範

專欄

作者:趙軍

幾年前人們還以為,國內電影院線是一盤散沙。這種判斷一直持續到《金陵十三釵》上映,所謂“八大院線”橫空出世,院線之間的團結才被人們意識到。

後來,類似發行商與院線方之間的爭執屢有發生,而院線之間的團結開始持續發酵。終於,一個被稱之為院線家園的精神度假村誕生了。這種行業內部基於市場需求的自發組織,相比傳統的行政組織而言,貌似離經叛道。但院線方沒有因此偃旗息鼓。相反,他們再次以更市場、更民間、更規範的方式讓彼此間的團結達到空前狀態——大家可以一呼百應,顧全大局,一致行動。

2013年6月5日,在橫店舉辦的“全國電影院線夏季影片推介暨市場研討會”最後一天,會議一致達成兩項決議:《落實2013年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協會理事會精神的倡議》和《各院線與中數公司發行合同修改案》(橫店版)。

中國電影院線的團結是電影產業改革與發展,進入更廣、更深階段的必然產物,並逐步成為產業鏈內部之間的磨合。在產業上遊,每年有600多部影片投產,投入回收缺口在20億元左右——國產片製作方的壓力當然很大。人們沒有看到的是,在產業另一端,全國3000家有戰鬥力的影城,一年的總支出在360元左右,投入產出缺口更大的他們是中國電影產業最底層的市場基礎。

作為成熟的產業,任何一端都不能忽視另一端的需求。齒輪總要磨合到一起,機器才能運轉。一方訴求不能代表整個行業,雙方互動才是完整的提升。電影院線團結的意義不僅在於發出自己的聲音,更需要在上中遊得到回應。過去由各大製片、發行公司組織的看片會,現在由院線主動站出來組織,體現著上中下遊交流協商的進步和價值。

正是在這個層麵上,中國電影院線有共同的使命,共同的願景,共同的價值觀,其中包含了對上中遊的關注。在產業化過程中,各環節之間的衝突難以避免,它觸及到了行業內外甚至遠及世界的變化格局。電影產業各環節間的磨合程度及結果,與中國電影市場以及整個產業的生存發展息息相關。

電影院線的團結源於他們之間出現了整體利益,更重要的是,電影產業更有整體利益,以及共同的使命。這才是中國電影院線今天走向成熟的根本原因。電影院線不能隻有自己的團結,更要團結上中遊,成為全產業團結的模範。在這次橫店會上通過的兩項決議,就是院線向上中遊發出團結一致的呼聲。倡議提出了關於市場規範問題,提出了發行合同問題,以及當務之急的營業稅改增值稅問題,也提出了關注未成年人健康觀影問題。這些問題中,有院線從自律角度,率先對自己開刀的,有對行業不規範不完善問題提出修改的,也有上升到社會層麵,關心電影社會責任的。院線已經從對自身環節的利益關注,上升到對全行業,乃至全產業共同利益的關注。這是進步,是胸襟,是這個產業最具活力的新生力量的象征。

看到全產業唇齒相依、生死與共,才是大智慧。未來,一定會有全產業的大團結,我們要爭取走在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