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一十六章【行善積德】(1 / 2)

行善的資本

當孫悟空正在花果山苦苦掙紮的時候,唐僧也在寶象國裏苦苦的掙紮。

和孫悟空不同的是,唐僧的痛苦在於自己的信念和實力不成正比。

唐僧離行長安的時候,曾經發過誓:遇佛拜佛,遇塔掃塔。那意思是,老唐我今個去了,一路上定要普濟佛法,解救西行路上的紜紜眾生。

於是,在寶象國裏,趁與國王倒換關文的同時,又將百花羞公主的家信遞了上去。

國王聽了大吃一驚:啥?原來我那三公主還活在世上?說完急召兩班文武:“哪那個敢興兵領將,與寡人捉獲妖魔,救我百花公主?”

連問數聲,更無一人敢答。

這國王也是養了一幫酒囊飯袋,平時把話說得天花爛醉,關鍵的時候沒有一個人能挺身而出,都成了木雕成的武將,泥塑就的文官。害得那國王兩眼垂淚,一臉的惆悵。

正在這個時候,八戒勇敢地站了出來,說:“我替你們去吧。”

國王聽了十分歡喜,即命九嬪妃子:“將朕親用的禦酒,整瓶取來,權與長老送行。”

豬長老果然快人快語,這救公主的事情就拜托你了。

豬八戒走後不久,手下黃門令突然來報:“萬歲,有三駙馬來見駕,現在朝門外聽宣。”

那國王正與唐僧敘話,忽聽得三駙馬,便問多官道:“寡人隻有兩個駙馬,怎麼又有個三駙馬?”

多官道:“三駙馬,必定是那劫走公主的妖怪來了。”

國王想來想去,進也不是,退也不是,隻好把那三駙馬宣至金階前。

三駙馬進了殿,兩旁的文武百官定睛一看,喲!這哪裏是什麼妖怪啊,分明是個滿麵清秀的好人。一個個馬不停蹄地稱讚起來。(長得俊就是好人?)

國王見他聳壑昂霄,氣宇軒昂,頓時以為濟世之梁棟。兩人開始聊起了家常。

國王道:“你那碗子山離此處多遠?”

“不遠,隻有三百裏。”

“三百裏路,我公主如何得到那裏,與你匹配?”

那妖精巧語花言虛情假意的答道:“主公,微臣自幼兒好習弓馬,采獵為生。那十三年前……(此處省略398個字)

最後的結論是:我是你女兒的救命而女人,那唐僧才是真正的猛虎成精。

一說話,一施法,把事實的真相給顛倒了過來。

國王一看,哇!唐僧果然變成了一隻斑斕猛虎,賢婿你好手段。連連誇讚奎木狼救拔之恩。

寶象國王很善變,臣下的百官更善變。

幾個將軍校尉善能抓住天賜良機,這個時候一擁上前,使出渾身解數朝“猛虎”身上亂砍而去。要不是有丁甲、揭諦、功曹、護教諸神等人暗中保護,唐僧頃刻間就將化成肉醬。(阿彌陀佛,貧僧我本性元明,自有神人相助。)

從國王對待唐僧和奎木狼的前後態度來看,唐僧由原來的取經人變成了猛虎,奎木狼由原來的黃袍怪變成了駙馬,其相應的體現隻在兩個字——實力。

奎木狼有實力,他可以把自己裝扮成一個俊俏的駙馬,隨時把對手拍死在泥潭上;唐僧沒有實力,雖然明知駙馬是妖怪變的,卻隻有聽任別人擺布的份。

在取經團隊裏,唐僧代表的是信念,孫悟空代表的是力量。這個團隊本來是很有力量的,現在卻被唐僧趕走了,隻留下了空的信念。當信念失去了力量的支持,信念也就成了奢侈。

正如我們的人生一樣,沒有信念的力量是魔鬼,會做出很多讓人意想不到的破壞;反過來說,沒有力量的信念同樣是不可取的,他隻會讓你在生活中傷痕累累。

但這裏卻有個問題。

既然信念和力量是不可分開的,那麼唐僧為什麼還要一意孤行呢?

也許會有人說,唐僧這是犯傻。誰都知道取經過程少不了孫悟空,他卻要把他趕走,這不是咎由自取是什麼?

其實嘛,唐僧也有唐僧的考慮。他並不是真的不知道力量的重要性,在一開始的時候,他還是挺看好孫悟空的,知道自己離不開他。可問題是,他能掌控好這股力量嗎?

以前看過一部電影。講的是一個普通人在突然受到雷擊之後擁有了超能力。剛開始,他還挺興奮,覺得自己擁有這樣的力量之後可以做很多事。可是後來慢慢發現,這個超能力非但沒有給他帶來快樂,反而成為了生活的累贅,很多結果都事與願違,完全不在計劃之中。身邊的朋友開始漸漸害怕他,疏遠他,甚至連他的家人都把他當做異類看待。於是,他苦惱起來,想要回到原來的那個他……

人生中很多事情就是這樣。

不是所有人都能操縱強大的力量的。劍的兩麵是雙刃,一麵可以用來保護人,一麵同時也容易傷到人。有的人能駕馭,可以讓它成為強大的武器;有的人不能駕馭,他就會反被力量饋食,使力量成為可怕的累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