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元子本來是挺看好取經團隊的。沒想到這家夥勢利眼,以為隻要搞定了團隊的主要領導就萬事大吉了,至於猴哥他們三個保鏢嘛,隨從人員而已,沒必要把寶貴的果子浪費在他們身上。
沒想到,唐僧倒是沒吃到,反被猴子他們偷吃了幾個。
在這種情況下,按照常理,事情已經發生了,縱該手下的徒弟不是,畢竟還是唐僧的人,這個時候打個圓場就可以了。就像唐僧說的:“縱有錢沒處買嗬,常言道,仁義值千金。果然吃了你的,教他陪他個禮罷。”清風、明月這哥倆個偏要說:不!這事跟你沒完。上來就把悟空幾個狠狠地一頓臭罵,最後連唐僧也給罵進去了。本來是攀交情的事,結果卻弄了個手抓豆腐腦——一塌糊塗。
這一下,六個人參果算是白白糟蹋了。
清風、明月是鎮元子的徒弟,有什麼樣的師父,就會有什麼樣的徒弟,何況這兩個徒弟已經跟隨了鎮元子1200多年。所以,清風、明月的性格基本也就代表了鎮元子的性格。
這兩個童子也算一把年紀了,居然不懂得人情世故。這個時候他們更應該跟唐僧道歉,說:“聖僧啊,照顧不周,忘了你手下幾個徒弟,實在抱歉。”奉杯茶,樂嗬樂嗬,最後大家一團和氣,皆大歡喜。雖然被多吃了幾個果子,成本大了點,總算買賣做成了。
沒想到兩個童子死腦筋,非要在偷與不偷中較真,結果把事情辦得一團糟糕。
猴子氣不過,東窗事又發,一怒之下居然把整棵樹給推倒了,白吃了果子不說,還把自家的命根給絕了。
這下可把兩個童子給嚇傻了。
童子被嚇傻了,鎮元大仙可不傻。
鎮元子回來之後很吃驚,自家的寶樹居然給人推倒了?不可能啊!這人參果樹又不是種在凡土上的,那土比生鐵還硬三分,鋼鑽也鑽不動些許,怎麼會說被推倒就被推倒了呢?於是就問到底是誰推到的。
兩個童子回答說:“是一個雷公嘴的毛臉和尚,唐僧的大徒弟。”
老人家恍然大悟:哎呀!我怎麼把這事給忘了呢!
一說起孫悟空,鎮元子霎時明白過來了。
原來這世上不止人生果樹是“靈根”,這仙石爆出來的石猴更是個“靈根”。
《西遊記》開頭第一回就說到“靈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在後麵的七十一回和八十一回裏又再次提到了兩個“靈根”,指的都是孫悟空本人。孫悟空的橫空出世是空前絕後的,不是從石頭裏隨隨便便蹦出來這麼簡單,他的血統高貴,乃天地精華所孕,是神魔所懼之物。
難怪能把咱家的寶貝樹推倒,原來是碰到相生相克的了。人參果樹不過是個壽命仙根,這猴子可是個萬劫無移的大地之根。
都說樹是死的,人是活的。這壽根碰到了大地之根,嫣有不敗之理。
於是,在這樣一個情況下,鎮元子毅然表現出了他的“豁然大度”。
他要跟這個大地靈根義結金蘭。
唐僧固然是條大魚,孫悟空更是奇貨可居。
當清風、明月說出事情的原委時,大仙先是大笑,後是安慰,還慢條斯理地給徒弟們講解孫悟空的出身來曆。文中一個“更不惱怒”,很貼切地說明了他當時的心態。
自家的寶貝被人毀了,居然還能笑得出來,你這家夥的氣度可真夠大的。
不過,真的氣度假不了,假的氣度真不了。
鎮元大仙的這個“氣度”可沒讓他堅持多久。
當孫悟空第一次被抓,用樹樁變了四人逃跑時,大仙還能故作鎮定。一邊嗬嗬冷笑,一邊誇不盡道:“孫行者,真是一個好猴王!曾聞他大鬧天宮,布地網天羅,拿他不住,果有此理。”
等到猴子三番五次戲弄他時,老家夥終於按耐不住了,開始破口大罵:“這個潑猴,著然無禮!”
一時之間,笑的聲音沒有了,換來的不是大怒,就是驚罵。到最後,連“與人參樹報仇罷”這樣的話都冒出來了。
還是孫悟空一句話提醒了他:“你放了我師父,我還你一顆活樹如何?”
鎮元大仙恍然領悟:誒呀,光顧了生氣,差點把大事給誤了。
“好,好,好,你若能醫活我的果樹,我就與你八拜為交,結為兄弟。”
“不打緊,放了他們,老孫管教還你活樹。”
事後,觀音救活了人參果樹。鎮遠大仙高高興興地摘下了十個人參果,菩薩與福祿壽三老各吃了一個,唐僧也吃了一個,悟空三人亦各吃一個,鎮元子陪了一個,本觀仙眾分吃了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