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說明這個問題,我們就從七十二回的“盤絲洞七情迷本”說起。
唐僧被抓走之後,孫悟空見師父久久都沒回來,於是出去打探,正好碰見一群蜘蛛精在池裏洗澡。孫悟空看見美女們個個裸身入池,“酥胸白似銀,玉體渾如雪”光著屁股在那裏洑水玩耍,有點不好意思道:“我若打他啊,隻消把這棍子往池中一攪,就叫做‘滾湯潑老鼠,一窩兒都是死。’可憐!可憐!打便打死他,隻是低了老孫的名頭”。於是偷了她們的衣服,換叫八戒來。
八戒一聽說有美女在洗澡,馬上打起了精神,說:“哥哥你放心吧,我一定吧這些女妖精收拾得服服帖帖的。”
舉著釘鈀,拽開步,歡天喜地地徑直跑到那裏。也不消說什麼,脫了直裰,就往水裏跳,結果被幾個美女們一頓暴打。眼看正麵進攻不行,索性變了條鯰魚,在水裏麵“滑傣蜱的,隻在那腿襠裏亂鑽……都盤倒了,喘噓噓的,精神倦怠”。把七個女人的私密處挨個摸了個遍,簡直是性變態狂啊。
一陣痛快淋漓之後,八戒變回原型,穿上衣服,舉起釘耙,也不再憐香惜玉,隻管不分好歹地上前亂築,嚇得那些妖精“那裏顧什麼羞恥,隻是性命要緊,隨用手侮著羞處,跳出水來。”
八戒同誌一生好色,為什麼反而會做出連孫悟空都不忍心下手的事情呢?
其實嘛,還不是卑劣的心理在作怪。
豬八戒嗜色如命,追求放浪風流,好像沒了女人就不能活。但越是這樣的男人,心靈上其實是越空虛的。所以,一旦放浪之後,反而往往會表現出對那些歡場女子異常厭惡,從而來彌補心理上的罪惡感。所以,對於碰上像蠍子精、玉麵狐狸這樣的奔放女子,他的手段會顯得異常殘忍。
這個時候,這種人往往思念的反而是那些像高翠蘭這樣的正統女子。
那麼,是豬八戒對高翠蘭情有獨鍾,深愛著她嗎?
其實也不是。
從取經過程中,他對美女們的熱情程度來看,豬八戒絕不是一個感情專一的人。他對美女們的追捧,也達不到某些人所說的可愛程度。
他的身上到處顯泄著自私自利、貪財、好色的小農形象。
豬八戒之所以一直想念著高家莊,不是因為高翠蘭本身對他有著多麼的吸引力,而是一個家庭的觀念在束縛著他。
農民嘛,一口井,一塊田,回家有個熱炕頭,這都是最基本的夙願。
就像某些暴發戶,雖然對家裏麵的那位沒有什麼特別感情,整天風流快活在外麵,可是真要是讓他選擇一個歸宿時,他又乖乖的想回來了。畢竟,彩旗再飄揚,也抵不過紅旗來得正啊。
所以,作者給他定的形象是:長嘴大耳,黑臉短毛,腦後一溜鬃毛,頭臉就象個豬的模樣。
為什麼八戒的形象一定要是豬呢?
因為,“豬”者“豕”也,加上一個寶蓋頭,這就是一個“家”子。寶字當頭,你還能離家跑得遠麼?
正因為這樣,八戒同誌才不願背井離鄉,跟著唐僧過那種長期在外奔波的行旅生活。他寧願回到家裏,種種田,耕耕地,過著自己自給自足的小日子。也正是這種回歸土地、眷念家園、渴望定居生活的心情,恰恰反映了在他心中長期依附於土地的典型的農民意識。
可以說,《西遊記》裏的豬八戒是一個來自鄉村的勞動人民的典型化身,他的腦海裏深深烙印著守著土地而養成的頑固的保守心理。
當然了,由於豬八戒和唐僧一樣,也是一個“充滿人欲的藝術形象”,代表著農民階層以及具有農民特征的下層人民形象。所以,他的存在也就具有了普遍意義。
豬八戒率性直為,張揚個性,其自然天性源於他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莊稼漢;一個普普通通、安守本分,同時又容易遇事打退堂鼓的莊稼漢。他的人性優點及缺點涉及了芸芸眾生的普遍特點,因此,也就具有了大眾化的意義。
佛祖不是說了嘛:來我這裏取經,可不是搬回點經書那麼簡單,一定要注重心靈的培養。取經是修行的事,是大夥的事,不是你唐僧的個人行為。想想看,中華大地可是一個農業大國啊,農民形象在全部人口中占著絕對的比重,隻有把農民也一起改造了,我們的傳經大計才會有意義。
八戒同誌不僅外形像個莊稼漢,思維方式像個莊稼漢,就連他手裏的武器也跟莊稼漢拿的差不多。書中描述它為“九齒玉垂牙,雙環金墜葉”,隻不過一般的釘耙都是3到4個齒,豬八戒的釘耙卻是九齒外帶兩個金環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