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二百零七章【舊情複燃】(2 / 2)

其實嘛,就算再給你一百次機會,你還是會選擇那樣做的。成名怎麼也比做普通人來的強嘛!

當然,我的意思倒不是說,我看不起那些曾經拍三級片的明星。換了是我,為了成名我也可能會那樣做,這場交易怎麼算都劃得來嘛。

但既然是交易,總得要有交換條件吧。既然你已經成名,就得接受那些不堪的過去,何況還有那麼多姐妹跟著你做同樣的事都見不到曙光呢?相比之下,你已經夠幸運的了。

**再下賤,她也是有人格的。這個世界沒有人願意逼著自己去做**,但出於生活所迫以及心靈的脆弱,有時候我們不得不作出一些令人作嘔的事情。這不是丟人不丟人的事,而是該不該付出代價的事。

一場靈魂與魔鬼的交易。

令我們十分感慨的是,人總是不滿足的。有了房子就想要車子,有了妻子就想要馬子,最後什麼都有了,就開始考慮著怎麼樣把自己從“土包子”裝扮成“孔夫子”了……

民間有一句俗話說的好:既做了**,又想立貞節牌坊。

人的劣根性盡在於此。

俺隻是個莊稼漢

如果說高太公是個“為富不仁”冷血者的話,那麼八戒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莊稼漢。

為什麼說他是個莊稼漢呢?

因為隻有莊稼漢,才會對這種冷血動物“麻木不仁”。(這裏指的莊稼漢,不單指那些種田的。)

就像我們村裏的大叔大媽一樣,平時嘴裏麵不停地罵著這個貪官那個貪官,好像自己就是個反腐倡廉工作者一樣,厭惡之情溢於言表。可是真的有事輪到自己頭上了,就立馬變成了另外一副嘴臉:小孩子讀書了,忙著聯絡送禮吃飯;女兒畢業找工作了,守在人家門口等著跟人低頭哈腰。要是縣上什麼局長、主任的跑到哪家做了客,那是無比的榮耀,挨家挨戶地跟人炫耀,就好像這些局長、主任就是他們家表親一樣;逢年過節能給領導送上份禮物,攀上兩句話,那就是得了天大的麵子,如同自己有了靠山一般。

更可笑的是,禮物送成了,幸福的臉上倍感光彩;禮物沒送成,就罵人家領導不識抬舉。(這當領導的也真悲催,好人壞人全他媽一個人當了。)

有時候罵完了還回頭跟人解釋呢:那個誰誰誰,跟我關係其實鐵著呢,在上麵幫我說盡了好話。之所以事情沒辦成,那是因為國家政策不允許。

廢話,被人拒絕了才知道國家政策不允許,你當時幹什麼去了?

就知道往自己臉上貼金。

豬八戒也知道自己的老丈人不是什麼好鳥。可是,每次碰到自己的丈人,他就變得憨厚無比,臨行之前還這樣跟他老人家說:“丈人啊,你還好生看待我渾家。隻怕我們取不成經時,好來還俗,照舊與你做女婿快活。”

在八戒同誌看來,自己“耕田耙地,收割田禾,早出晚歸”做出來的成績,無非就是想博取高太公的一聲認可。隻要高太公能認可他,幹什麼活,幹多少活都無所謂;而一旦不認可他,那他真是比死了爹娘還難受。

這就有點像魯迅寫的祥林嫂。

說起祥林嫂,真是冷熱酸甜,嚐不盡的滋味。一個人在當時的社會裏不能爭得做人的起碼權力,反倒成為被踐踏、遭迫害、受鄙視而終被社會禮教所吞噬的人物。對於社會橫加給她的種種迫害與摧殘,祥林嫂不能正麵以對,反而認為自己有“克夫”之相,以捐“門檻”的形式前去“贖罪”。她更不知道,自己的死,原是由心中的麻木和社會上多數人的冷酷與無情造成的。真正造成她死亡原因的,不是那場大雪,而是常年累積在人們心中的“冷血”。

跟祥林嫂一樣,八戒現在的心中也同樣流淌著這樣一股“死血”。對他來說,取經過程是被逼的,能夠被高太公接受才是最快活的。當觀音給他摩頂受戒之時,他也許根本就沒有意識到,自己將來要走的才是一條光明正大之路。

因為八戒始終沒有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所以對他來說,取經路程時時充滿了艱辛。每次遇到挫折,八戒同誌總是第一個想到回高老莊。

於是我們就談到了一個話題:為什麼高太公這樣對他,八戒還要堅持回去呢?僅僅因為一個高翠蘭嗎?

誠然,高翠蘭的確在八戒心中占著一個很重要的位置。就算是西天路上美女紛紜,八戒同誌每每色心蕩漾,但歸根結底總還是離不開他的那句老話:“還往高老莊,盼盼我那渾家,回爐做女婿也”。

言語之情,好像把高翠蘭當做自己的終身歸宿了。

好吧,我們先來看一下,這個高翠蘭在八戒心中到底占有怎樣一個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