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六十八章【生存】(2 / 2)

其實,不光是花果山的猴子,《西遊記》裏所有的妖魔鬼怪都需要住房。

猴子們需要住房大概是所有具備思考能力的動物所訴求的普遍現象。它給我們一種啟發,因為花果山的猴子和其他有思考能力的妖怪一樣,都是從最原始的動物形態中進化過來的,它們都形象地說明了原始人類從自然形態到社會形態的演化過程中,首先必須具備或解決的生存問題。

學會生存實在是自然生命得到延續的第一要素。

那麼,生存需要哪些條件呢?

我認為,不管是妖怪還是動物,它們的生存條件都必須具備四個大字:

衣!食!住!行!

也就是衣服要穿暖,食物要溫飽,住房要安全,出行要便捷。

動物們的“衣”是與生俱來的,有些是長著渾身的皮毛,有些則是厚厚的鱗甲。妖怪們的前身都是由動植物經過修煉得來的,除了個別進化成白娘子這樣的完全人形外,一般都不存在保暖問題。

所以,對於大部分的妖怪和動物來講,實際上生存問題隻涉及到三個方麵。

無論今天還是過去,這三個要素構成了他們延續生命的全部支架。因為,不管他們的形態朝哪個方向變化,都有一個決定它方向的存在條件。也就是說,妖怪和動物都是不可能離開這一存在條件而獨立生存的。

同樣道理,人在從動物的演變過程中也必須具備這些要素。通過了解人的衣食住行,我們可以判斷和分析一係列的微妙變化以及內在的驅動力,從而推測在遙遠的那些年代裏,我們的祖先是如何漸漸走到今天這一步的。

哥累了,隻想睡個覺

在中學的曆史課本裏,我們學到了關於人類最早的祖先“有巢氏”和“燧人氏”的相關知識。“有巢氏”發明了房子,“燧人氏”發明了火。

這是兩位什麼樣的祖先呢?

我們的問題先從有巢氏談起。

最早的時候,人類跟花果山的猴子一樣,沒有房子住。

《莊子》說:“古者禽獸眾而人民少,於是民皆巢居以避之。”

莊子的話給了我們啟發。

最早的時候,地麵上到處都是野獸,人類一度成為弱勢群體。

為了能夠防禦野獸侵害,人們開始構木為巢,白天采摘橡栗,夜晚就棲宿在樹上。

原來如此!

人和牛馬一樣,最早的時候原來是在野外隨地而臥的(包括隨地大小便)。

人類在地麵上,經常會遭受禽獸的攻擊,每時每刻都存在著傷亡危險。在這種惡劣環境的逼迫下,喜歡“徒步族”的人就開始往北遷徙。他們來到今山西和陝西一帶,受鼠類動物的啟發,在黃土高原的山坡上打洞。

他們用石頭或樹枝擋住洞口。鑽在洞裏麵,人會更有安全感。

有的人留在了那裏,他們過起了穴居生活。

這就是花果山的猴子尋找水簾洞的真實原型。

猴子們住進了水簾洞,不僅可以免受老天爺的脾氣,同時也避開了那些虎狼之類的野獸們的侵擾。水簾洞從此成為了猴子們的庇護之所。

但是,正如我們前麵所擔憂的那樣,不是所有的猴子都能有足夠的機會住在水簾洞裏麵的。那些社會地位比較低微的猴子該如何解決這一問題呢?

北方地區的氣候幹燥,適合打洞。花果山地處東方,屬於亞熱帶氣候,這樣的地理位置是不是也可以選擇打洞呢?

地質學家被派出去了,他們計劃在花果山上開出幾個像水簾洞一樣的洞穴,以便滿足一時之需。

還不到一柱香的時間,地質學家就回來了,他用振振有詞的口氣道出了自己的一生中最偉大的結論:不可以!因為花果山氣候潮濕,一打洞,水就出來了。(想歪了吧?)

事後證明,花果山的水簾洞是獨一無二的,它的構造使它一躍成為天造地建的稀罕物品,猴子們再也沒能找到另一個類似的替代品。

花果山有四萬七千隻猴子,除了其中的一千隻能夠住在水簾洞裏,其餘的四萬六千隻仍舊過著日曬雨淋的苦日子。

和早期人類的情況一樣,花果山的猴子也同樣麵臨著住宅緊缺的嚴重問題。

這時候就需要有個智者來解決這個問題。

於是,“美猴王”誕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