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六十七章【契約】(2 / 2)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石猴自告奮勇,挺身而出,高聲應叫:“我進去,我進去。”

他瞑目蹲身,將身一縱,徑跳入瀑布泉中,再睜開眼睛看時,這水簾洞裏哪裏有水啊,分明是一座鐵板橋。

石猴在水簾洞仔細打探了一番,又重新跳出洞外,打了兩個嗬嗬道:“大造化,大造化。”

眾猴們早已耐不住寂寞,緊緊地將他圍住問道:“怎麼樣?裏麵水深麼?”

石猴回答:“沒水,沒水,我帶你們進去。”隨即領著一幫猴子猴孫進了水簾洞。

這水簾洞也真是奇特,不僅有石鍋石灶、石床石凳,橋邊還有花有樹,活脫脫又一個人間仙境。

這水簾洞本身都是天造地設的家當,沒有地權,也沒有產權。作為無主之物,水簾洞理所當然地成為了日後猴子們的“安身之所”。不過,猴子們進了水簾洞後,卻忘了先前的承諾,一個個搶盆奪碗,占灶爭床,搬過來,移過去,直鬧得力倦神疲為止,竟然完全不記得先前說過要把那個“有本事的”拜為大王的承諾。

猴子們把這事忘了,石猴可沒忘。忙活了大半天,原來你們都拿我開涮呢?

他找了一個製高點的地方坐上去:“列位嗬,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我說弟兄們啊,做人要講信用,沒有誠信不得方圓,你們說過的話可得算數啊。你們剛才說哪一個有本事進來又出去,身體不受傷的,就拜他為王。這些我都做到了,還給你們找了一個這麼好的地方,以後你們可以在這裏享享福了,為什麼還不拜我為王呢?聽了石猴的話,眾猴子們這才恍然想起還真有這麼回事,於是,一個個序齒排班,朝上禮拜,都稱“千歲大王”。

對於先前的承諾,眾猴子們可能也就是信口說說,並不真當回事。畢竟,對於眾猴來說,平白無故地在自己頭上安一個“王”,不是什麼好事情。沒想到石猴當真了,還拿出來做文章。這下玩笑可開大了。

所以說,玩笑歸玩笑,卻不是什麼時候都能開的。

當然,猴子們是講信用的。對於這樣一個口頭協議,眾猴雖然不是出於自願,但也沒有拒絕,他們以君子協定的方式履行了先前的承諾。

石猴成了美猴王,眾猴子成了美猴王的下屬。這是一個社會契約的訂立和完成的過程。

通過這個社會契約,猴群們從無政府的自然狀態變成了有政府的等級狀態。在社會形成的過程中,政府的產生可以通過武力征服、社會契約或者同時兼用這兩者的方式產生。在花果山這片土地上,產生政府的方式是溫和的,也是以大家樂意接受的。通過這份社會契約,猴群們走出了自然狀態,這可比霍布斯、盧梭等人對社會契約理論進行係統的闡述要早得多了,算是實踐走在了理論的前麵。

讓人覺得有趣的是,這份契約的簽訂還是在一個沒有第三者監督的情況下簽訂的。沒有政府的行政幹預,也沒有法院的強製實行,靠的完全是每一個契約者遵守的道德規範。

在這樣的環境中,眾猴們完全可以拒絕履行協議,他們有一萬個理由可以否認這次君子協定。畢竟,石猴隻有一個,是屬於少數派,從力量對比看,是絕對弱勢的一方。然而,猴子們是守信的,這種品質非常難能可貴,花果山之所以保持了這麼多年的祥和之氣,在很大程度上都得益於此。

不僅如此,群猴在拜大王的時候,還是“序齒排班”,按照年齡大小得順序前後排隊。顯然,在花果山的這群猴子當中,等級觀念早已深入人心。它並不隨猴王的產生而產生,而是一個早已約定俗成的東西,並且有了排序的標準:按照年齡的大小進行排序。可見,即使沒有石猴出現,這花果山出現“猴王”也是早晚的事情,它雖然是偶然的,但也是必然的。

群猴拜“王”的場麵清楚地表明,即使是在深山老林蒙昧之地,地位尊卑的等級觀念照樣也是無可避免。

猴子們通過君子協定,實現了等級製度從觀念到實踐的跳躍,並把這種跳躍的模板按著從老及幼的標準進行排列。

至此之後,花果山不再是每個“公民”的共同財產了,它有了一個永久的主人,這個主人就是美猴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