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果山的食物再充足,它也是有季節性的。季節到來時,滿山遍野碩果累累,季節過去了呢?沒有了果實,甚至到了冬天,樹葉都掉得差不多了,這些猴子們吃什麼?他們隻有去啃酸澀的樹皮。
動物們在自然界尋求生存,食物的獲取幾乎占據了他們所有的時間。看過《動物世界》的人都知道,動物們為了獲得僅有的食物,甚至要冒著生命危險。一旦環境變得惡劣,周圍的食物失去了應有的支架,他們就有可能麵臨被餓死的危險。鳥為食亡的例子為我們證明了,解決溫飽問題絕對是延續生存的頭等大事。
我們現在都很痛恨等級製度,甚至痛恨為我們設定條條框框的諸多“規矩”,但其實不管是等級製度還是規矩,都為我們的安寧和生存提供了很好的保護。
舉個例子,你的母親告訴你:“陌生人的食物不能吃”。陌生人的食物不能吃,不是因為食物的本身有問題,它間接告訴我們的是一個自我保護的意識。其實大部分陌生人的食物我們都是可以吃的,但為了防止某些心地叵測之徒,而我們又不能及時分辨,所以隻好采取保守安全的回避方式。
同樣,剝削製度的成立也有他先進的一麵。剝削的條件是要你有東西可以剝削,你沒有多餘的東西,我怎麼剝削。它的前提是在保證你最低的消費能夠維持持續生存的情況下,也就是說,為了更好地剝削你,我首先要保證你能夠繼續生存下去。如果你明天就死翹翹了,那我的剝削也就毫無意義了。
當然,剝削製度本身並不先進,它是相對於生產更落後的原始社會而言的,在原始社會時期,人們的生活水平不見得比奴隸們好到哪裏。
正是因為如此,花果山的局麵不會永遠的寧靜下去,很快,它將被一個等級森嚴的社會取而代之。
石猴出世後做的第一件具有重要“政治”意義的事情,就是在水簾洞中稱王。和某些部落的民主推選首領一樣,這次稱王並沒有使用任何暴力,而是源於一個不大不小的遊戲。
這一天,群猴來到山中之澗照常洗澡。見那股山泉奔流直下,水花似滾瓜一樣湧濺,猴子們突發奇想:我們在這裏生活了一輩子,也不知這股水到底來自哪裏?想著,想著,就帶領眾猴一起順著澗流往上尋找,想要找個源頭出來。
猴子們在花果山世世代代繁衍了這麼多年,第一次突然提出要找出一個源頭來。這的確是一件非常稀罕的事。
這個尋找源頭的衝動,實在是人性中一種深層次的追求,就是想從根本上明白我們身邊的許多事物到底是怎麼回事,而不是糊裏糊塗地過日子。有時我們不僅想追溯自然界事物的源流,還想追溯自己生命的源流。不過,真正的“源頭”在哪裏,並不是那麼容易被找出來的。但是,想要去“找”和沒有想要去“找”,這是有著本質的區別的。
它標誌著花果山的猴子們第一次有了目的性的活動,出現了意識範疇的思考,換句話說,猴子們“尋找源頭”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動物行為,他們開始朝著人的方向發展了。
眾猴子們一起拖家帶口地往山上跑。跑到山腰處一看,上麵的源頭突然不見了,乃是一股瀑布直接從山洞裏噴出來的,好像一張掛簾似的水流不斷。
眾猴拍手稱揚道:“好水,好水!原來此處遠通山腳之下,直接大海之波。”
又有猴子提議:“哪一個有本事的,鑽進去尋個源頭出來,不傷身體者,我等即拜他為王。”
這些猴子也很搞笑,“那個有本事的……我等即拜他為王。”就像古惑仔裏麵的不良青年;“誰有本事,我們就認他做老大。”
請人來剝削是一種保護意識,認人作老大同樣是一種保護意識,它的條件是建立在犧牲自己的自由為基礎的。而通常這種犧牲自己來尋求保護的行為大都來自於外界勢力的壓迫。猴子們本來在花果山自由自在的,怎麼會突然想到要拜一個“王”呢?這個“王”的觀念從哪裏而來?
我想,這一觀念可能是來自花果山其他獸類的壓迫。比如老虎、獅子什麼的,這些老虎、獅子經常對猴子的生命構成威脅,也就是說,花果山的猴子並沒有我們想想中的那麼自由自在。為了改變生存危機的這一現狀,他們需要找個大樹來依傍,大樹底下好乘涼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