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領導的下屬,唐僧越是裝得像個正人君子,他就越要想辦法揭人家的老底。
孫悟空能夠利用唐僧,屢次得手,其立足點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麵:
1、唐僧是個美男子,深受廣大婦女們的喜愛。都說寡婦門前是非多,你這個和尚是非也不少。
2、唐僧是東土和尚,和尚在東土的觀念裏是不允許結婚的,結了婚就等於破了淫戒。雖然西域佛教的教規裏並沒有強調這一點,但唐僧寧願相信佛祖的教規裏有這一條,他害怕自己一旦破了戒,就沒有資格再取經了。
3、戒律是戒律,本心是本心,戒律不一定代表本心。唐僧雖然一直在努力克製自己的本心,但他終歸還是人,是人就會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凡心,美女們的誘惑每次都讓會讓唐僧覺得心癢如焚。
就好比在蜘蛛精那裏,因為徒弟們難得不在身邊,所以也就毫無顧忌,呆呆地在那裏看了一個下午美女。而在平時的時間裏,由於要給徒弟們做出足夠的表率,他又不得不穿上“不近女色”的外衣。
說實在的,唐僧的這種內心矛盾其實也挺痛苦的。一則,他要強迫自己做和尚,做了和尚就不能碰女人。另一則,這些美女們的身材實在是太誘人,臉蛋實在是太俊俏,總讓人忍不住就想擁抱著親上一口。人有的時候就是這樣,利益和欲望總是衝突的,魚和熊掌不能兼得,在殘酷的事實麵前,我們隻能被迫選擇其中之一。
孫悟空何等智睿,唐僧的這一複雜心理瞞不過他的眼睛。他能在不破壞師徒感情的情況下,成功地回敬唐僧,可見其手段的高明。
反正閑著也是閑著,隻要不觸動唐僧的那個底線,再捉弄幾次也是無傷大雅。
不是男人的男人
孫悟空的反抗,固然出於猴性的頑劣,卻也讓我們讀起來大快人心。
在小說中,我們隨處可以看到唐僧的軟弱與膽怯,一旦遇到凶險之事,基本都是滾鞍下馬,嚇得戰戰兢兢,跟個廢物沒啥兩樣。但凡讀過《西遊記》的朋友,恐怕沒有幾個人會對唐僧留下好印象。
這個男人太懦弱,動不動就掉眼淚,關鍵時候往往缺少男子漢大丈夫應有的陽剛之氣。更重要的是,他每每還跟我們心目中的大英雄搶鏡頭,總是動不動就拿孫悟空撒氣。人妖不分,經常受騙也就算了,你多少也得長點心眼不是?這麼多年了,就算二愣子也該裝點機靈了。
唐僧被評為最不受歡迎先生,大概是跟讀者朋友的嫉俗心態脫不了幹係。
唐僧既沒有孫悟空的敢作敢當,也沒有豬八戒的滑稽可笑,又不像沙和尚般的通情達理,因而,在讀者的心中,他的性格遠遠不如徒弟們來得可愛,自然也就得不到大家的憐惜和共鳴。人們幾乎是用厭惡的心態來對待唐僧的。
對唐僧的評價,基本是負麵多於正麵,即便是在竭力以公允的心態下,評論他的文章中也免不了以“愚氓”和“鄉願”來形容他。
那麼,唐僧到底有哪些致命的缺點,致使我們如此厭惡呢?
1、膽小懦弱,言行不一
在第十三回中,唐僧西行之前還曾鎮定自若的對法門寺的眾僧說:“心生,種種魔生;心滅,種種魔滅。”意思是說,妖魔鬼怪沒什麼好怕的。然而沒過幾日,竟連失足坑坎之中都生慌心,一見到妖怪就嚇得魂飛魄散。
每逢師徒一行走到窮山惡水時,那長老總會“大驚失色”或“流下淚來”,說一個不誇張的,這家夥幾乎是逢難必哭。我甚至都懷疑這家夥是不是長有好幾個淚腺。
當唐王賜予的坐騎在鷹愁澗被小白龍吞吃時,長老說道:“既是他吃了,我如何前進!可憐啊!這萬水千山,怎生走得!”說著話,淚如雨落。見到青麵獠牙的妖怪,他就驚呼“我命休矣”;一旦被妖怪捉住,便一口一個“大王饒命”全無半點男子漢氣概。難怪連豬八戒都說他:“老大不濟事”。
2、無情無義,自私可鄙
第十八回,袈裟遭竊後,他在觀音院久等孫悟空不來,便懷疑道:這行者定是假借請菩薩,托故而逃了。孫悟空在那邊忙得跑斷了腿,他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唐僧仗著自己還有些模樣,經常埋怨幾個徒弟生得醜陋,給他帶來了許多麻煩。在第二十回的黃風嶺中,他這樣說道:“徒弟呀,你兩個相貌既醜,言語又粗,把這一家嚇得七損八傷,都替我身造罪哩!”。居然嫌悟空和八戒長相醜陋。你也不想想,你那漂亮臉蛋惹的麻煩還少嗎?恐怕還不如他們幾個醜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