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西梁女兒國,國王一開始並沒有強迫唐僧一定要和她結婚,她差了太師來詢問,也隻是想問問對方的意思。唐僧這時候是完全有機會可以拒絕的。
但是沒有。因為孫悟空提前告訴了唐僧,你這樣是走不掉的,一定要想個辦法,假婚脫網。
事實上,女王並沒有給他們施加過壓力,這個壓力實際上是孫悟空通過心理暗示給他的。這個心理暗示給了唐僧一個強迫症,強迫自己去往那個方麵想。
三藏道:“太師來卻是何意?”
八戒道:“怕是女王請我們也。”
行者道:“不是相請,而是來替師父您說親的。”
三藏道:“悟空,假如不放,強逼成親,卻怎麼是好?”
行者道:“師父隻管允他,老孫自有處治。”
然後又對著唐僧道:“依老孫說,你在這裏也好。自古道,千裏姻緣似線牽哩,那裏再有這般相應處?”(既然這麼好,你為什麼不自己留下呢?)
三藏道:“徒弟,我們在這裏貪圖富貴,誰卻去西天取經?那不望壞了我大唐之帝主也?”
太師道:“禦弟在上,微臣不敢隱言。我王旨意,原隻教求禦弟為親,教你三位徒弟赴了會親筵宴,發付領給,倒換關文,往西天取經去哩。”
行者道:“太師說得有理,我等不必作難,情願留下師父,與你主為夫,快換關文,打發我們西去,待取經回來,好到此拜爺娘,討盤纏,回大唐也。”
你看看,唐僧一句話都還沒來得及說呢,孫悟空就先替他老人家應承了。
對此,唐僧的反應是:長老一把扯住行者,罵道:“你這猴頭,弄殺我也!怎麼說出這般話來,教我在此招婚,你們西天拜佛,我就死也不敢如此。”
即便是我有性欲,畢竟取經成佛才是頭等大事,你怎麼可以讓我在這裏結婚呢?
孫悟空解釋道:“你若使住法兒不允他,他便不肯倒換關文,不放我們走路。倘或意惡心毒,喝令多人割了你肉,做什麼香袋啊,我等豈有善報?一定要使出降魔蕩怪的神通。你知我們的手腳又重,器械又凶,但動動手兒,這一國的人盡打殺了。他雖然阻當我等,卻不是怪物妖精,還是一國人身;你又平素是個好善慈悲的人,在路上一靈不損。若打殺無限的平人,你心何忍!誠為不善了也。”
一邊是恐嚇,一邊又利用唐僧的慈悲之心,由不得唐僧不答應。
之後,又在天竺國朝王遇偶一回中,眼看著取經隊伍就要到達西天雷音寺了,孫悟空卻提出了一個建議:“師父,你老人家走了這麼多路,也累了,趕緊找個落腳點歇息歇息吧。”
孫悟空明知道公主是妖精變的,還是堅持讓唐僧結婚,擺明了就是要看唐僧的笑話。
唐僧原本隻想到天竺國去倒換關文的,碰巧遇上天竺公主拋繡球撞天婚,孫悟空見機會來了,拉著唐僧的衣袖道:“師父,我們去看看如何?”
三藏道:“不可,不可!你我服色不便,恐有嫌疑。”
對此,孫悟空的回答是:“似這般忙忙的,那皇帝必聽公主之喜報,那裏視朝理事?且去去來!”
急什麼?皇帝正忙著要招女婿呢,哪裏有工夫理你。倒換關文的事回頭再說吧,上街看熱鬧要緊。
唐僧隻好跟著去了。
唐僧這一去,正中孫悟空的下懷。
長老被繡球打著之後,知道中了招,於是就埋怨孫悟空:“你這猴頭,又是撮弄我也!”
你看孫悟空的回答:“繡球兒打在你頭上,滾在你袖裏,幹我何事?埋怨怎麼?”
是你自己不小心中招的,關我屁事啊。
得了便宜還賣乖。
作為唐僧的貼身保鏢,猴子應該設身處地地替領導做好提前預算,避免一切不必要的麻煩,萬一出了事也應該主動承擔責任,怎麼還把問題推卸給唐僧呢?
好吧,現在事情已經發生了,你做徒弟是不是應該想方設法,盡力挽回自己的過失?你完全可以聯合師兄弟們一起想辦法阻止這場鬧劇,或者直接把那玉兔精給揪出來,讓皇帝放行。為什麼每次都要等到男女雙方開始生米煮熟飯了,才肯出麵營救呢?
猴子眼睜睜地看著唐僧屢次被人捋進洞房,顯然是出於一種看熱鬧的心態,而這種心態的本因很可能來自內心深處對君臣父子、仁義道德的玩世不恭。
反正大雷音寺快到了,取經成佛那是早晚的事。既然如此,你當年怎麼對我,我就怎麼敬你,誰叫你是我師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