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6章 憂慮—如何做到居安思危(1 / 1)

憂患與危機並不是什麼可怕的魔鬼,當它們出現在我們麵前時,往往能激發潛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種種能力,並促使我們以非凡的意誌做成平時不能做的大事。

19世紀末,美國康奈爾大學進行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實驗者們將一隻青蛙扔進一個沸騰的大鍋裏,青蛙一接觸到沸水,便立即觸電般地跳到鍋外,死裏逃生。實驗者又把這隻青蛙丟進一個裝滿涼水的大鍋,任其自由遊動,然後用小火慢慢加熱。隨著溫度慢慢升高,青蛙並沒有跳出鍋去,而是被活活煮死。實際上,這隻青蛙是死於缺乏危機意識的麻木之中。

實驗所得出的“蛙未死於沸水而滅頂於溫水”的結局,很是耐人尋味。若是鍋中之蛙能時刻保持警覺,在水溫剛熱之時迅速躍出,也為時不晚,並不至於導致被煮死的結局。這就讓我們想起了孟子曾說過的一句話:“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一個人如果喪失了憂患意識,那麼,就會像被水煮的青蛙一樣,在麻木中“死亡”。所以,在從初涉職場到工作幹練的漸變過程中,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感知,對新變化做出快速的反應。不要貪圖享受,安於現狀,否則當你感覺到環境已經使自己不得不有所行動的時候,你也許會發現,自己早已錯過了行動的最佳時機,等待你的隻是悲哀、遺憾和無法估計的損失。

漫漫的職場路,我們都希望自己能一帆風順,不希望遇到憂患與危機。但客觀上講,憂患與危機並不是什麼可怕的魔鬼,當它們出現在我們麵前時,往往能激發潛伏在我們內心深處的種種能力,並促使我們以非凡的意誌做成平時不能做的大事。所以,與其在平庸中渾渾噩噩地生活,不如勇敢地承受外界的壓力,過一種更有創造力的生活。

拿破侖在談到他手下的一員大將馬塞納時曾說:“平時,他的真麵目是不會顯現出來的,可當他在戰場上看到遍地的傷兵和屍體時,那種潛伏在他體內的‘獅性’就會在瞬間爆發,他打起仗來就會勇敢得像雄獅樣。”

再如拿破侖本人,如果年輕時沒有經曆過窘迫而絕望的生活,也就不可能造就他多謀剛毅的性格,他也就不會成為至今為人們所景仰的英雄人物。貧窮低微的出身、艱難困頓的生活、失望悲慘的境遇,不僅造就了拿破侖,還造就了曆史上的許多偉人。例如,林肯若出生在一個富人家的莊園裏,順理成章地接受了大學教育,他也許永遠不會成為美國總統,也永遠不會成為曆史上的偉人。正是有了那種與困境作鬥爭的經曆,使他們的潛能得以完全爆發,從而發現自己的真正力量。而那些生活在安逸舒適中的人,他們往往不需要付出太多努力,也不需要個人奮鬥就能達到目的,所以,潛伏在他們身上的能量就會被“遺忘、湮沒”。

當今世界中,有許多人都把自己的成功歸功於某種障礙或缺陷帶來的困境。如果沒有障礙或缺陷的刺激,也許他們隻能挖掘出自己20%的才能,正因為有了這種強烈的刺激,他們另外80%的才能才得以發揮。

所以,身處快節奏、不斷變幻的職場,我們要懂得居安思危。要知道,危機並不代表滅亡,而恰恰可能是一種契機。我們經由這些危機,往往會發現自己真正的價值所在,激發出深藏於心的巨大力量,從而使人生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