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難點與政策思路(3 / 3)

3. 規範收入分配秩序,推進體製機製創新。根據不同的行業特征,通過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不斷完善市場機製,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各級政府要積極推進體製機製創新,加強法律法規體係建設,完善財產法律保護製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增加高收入者的稅收並減輕中低收入者的稅負,由於個人收入來源多元化,要分項征收,並健全現代支付和收入監測體係,建立健全財產登記製度和相應的法律法規,取締非法收入,還要繼續加大反腐力度,不能反腐一陣風,加強信息公開、實行社會監督,不斷推進體製機製創新。同時,規範收入分配秩序還要大力完善社會的第三次分配機製,提出通過營造慈善事業機製擴大三次分配。這就要求政府建立相應的激勵機製,加強思想輿論引導,借鑒國外的經驗,通過免稅等措施,讓更多的人參與公益事業,積極發展社會慈善事業。針對勞動收入在國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下降的現象,為了改變勞動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格局,應該從一次分配、二次分配以及三次分配這三個環節著手解決。

4. 深化壟斷行業製度改革。壟斷行業往往通過不合理的競爭機製形成過高的收入,要改變這種狀況就要積極推進國有企業及資源行業等壟斷行業的改革,打破壟斷地位,引入競爭機製,鼓勵多種所有製經濟發展。加大壟斷行業向政府財政分紅的比重,對征收壟斷稅或要求其向國家上繳超額利潤,提高全民共享國有企業發展成果的比例。調整國有企業工資總額管理辦法,加強對壟斷行業企業工資監管,限製過高收入,保持工資水平合理增長,同時還要限製工資外收入,包括住房等福利待遇和年金延期支付待遇等。要限製權力分配,減少權力擁有者獲取租金的機會,消除灰色收入,健全投訴和舉報受理機製,堅決糾正各種非法牟利行為。同時要抓好其他的配套改革,徹底解決壟斷行業的不合理高收入問題。

5. 健全收入分配法律法規。製度的實施還需要有法可依,隻有在法律的保障下,製度才能有章可循,為收入分配秩序提供製度基礎和依據,並且能進一步限製非法收入,增強處罰的力度。我國目前現有的收入分配法規政策層次較低,並且不夠係統。應將一些收入分配政策上升至法律的高度,將薪酬分配製度、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障製度、初次分配的資源配置製度以及收入分配監督等製度法製化,進一步完善《勞動合同法》、《反壟斷法》等法律規範,同時加大法律的宣傳,讓更多的百姓了解相關法律,並學會用法律來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規範工資分配行為,嚴厲打擊拖欠和克扣工資行為,在國家統一建立相關法律法規的同時,地方政府也要逐步完善地區的收入分配法規。健全法律法規後,也要加大執法和監督力度,以維護勞動者的權益。

四、 結論及政策建議

本文通過分析我國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艱巨性和複雜性來揭示了收入分配改革的困難性。公平與效率關係的難協調性、收入差距影響因素的複雜性,社會體製的限製以及既得利益集團的阻礙說明了深入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麵臨的困難及阻力。雖然困難重重,但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在了解這些困難的基礎上還要繼續進行,應努力在健全企業工資增長機製、推動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範收入分配秩序、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係、加大稅收對收入差距的調節力度等方麵取得實質性進展。解決這些問題與困難,要根據造成我國收入分配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思考解決問題的途徑。從我國現階段國情出發,立足於從分配製度和相關配套改革入手,推動相關管理體製改革,著力解決分配領域的突出矛盾。當涉及到不同地區和群體的利益時,要做好調研,傾聽多方麵意見和建議,盡量維護弱勢群體的利益。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是一項複雜的係統工程,需要先形成框架性的頂層規劃,然後各部門規劃協調,抓住重點、循序漸進加以推進。同時,在收入分配改革過程中,居民和企業要積極參與,配合政府搞好改革,積極促進改革的成功及和諧社會的構建。

參考文獻:

1. 任宇,陳和.基於人力資本視角的收入差距問題研究.現代管理科學,2011,(1):117-119.

2. 徐秋花.關於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思考.求實,2011,(12):44-46.

3. 鄭功成.中國社會保障改革與未來發展.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10,(5):2-14.

4. 劉樂山.財政調節收入分配差距的現狀分析.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5. 劉樂山.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困難的原因解析.現代經濟探討,2013,(11).

6. 趙琳.分配製度與和諧社會關係研究.北京交通大學學位論文,2007.

7. 張義鳳.我國貧富差距問題探析.山東大學學位論文,2011.

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實現‘十二五’至2020年收入分配政策目標的測算——中國國民收入分配宏觀CGE模型研製與應用”(項目號:70473043);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內外聯合培養研究生項目;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研究生科研創新基金(項目號:A2012004)。

作者簡介:王玉鳳,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博士生;張亞雄,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研究員;張鵬,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政策仿真實驗室主任、副研究員;肖宏偉,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助理研究員。

收稿日期:201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