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難點與政策思路(2 / 3)

二、 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的難點

1. 公平與效率關係難協調。提高經濟社會效率,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同時還要兼顧實現社會公平正義,這絕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與經濟主體在生產中產生的結果公平是人類經濟活動追求的目標,而這兩大目標之間的內在聯係和製度安排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主題。在公平與效率關係問題上,西方經濟學家們主要有三種觀點:自由主義學派與古典經濟學派主張的效率優先論、福利經濟學與新劍橋學派都主張的公平優先論以及新古典綜合派與凱恩斯經濟學派等主張的公平與效率相互協調論。在國內,大多數學者認為公平與效率是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二者之間的統一性表現在,效率為公平提供物質基礎,而公平是效率的前提與保證;對立性表現在兩者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麵,追求公平有礙效率而追求效率有礙公平。因此,兩者的關係很難協調。

2. 影響收入差距的因素複雜。在經濟高速發展的同時,我國收入差距也在不斷擴大,我國居民收入的基尼係數已越過了國際公認的0.4的警戒線。收入差距的存在不僅會影響和諧社會終極目標的盡早實現,而且還嚴重製約了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因此縮小收入差距是分配製度改革的重中之重。影響我國收入差距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包括城市和農村之間的收入差距,地區之間的收入差距以及行業之間的收入差距,其中城鄉收入差距擴大是我國收入差距擴大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其貢獻率接近一半。從影響居民收入差距的因素來看,主要有城市化、二元經濟結構、經濟發展、金融發展、對外開放以及財政行為等,影響因素很多,並且這些因素互相影響,錯綜複雜,進一步增大了分配製度改革的難度。因此,調節居民收入差距不僅要靠市場力量,還要通過政府規製。

3. 社會體製的限製。收入分配改革不僅關係到收入分配製度本身,同時也與相關聯的社會經濟、政治體製以及配套的法律法規相關連,這樣一個複雜的係統工程,牽一發而動全身,如果要取得良好的改革效果,不僅要對相應的經濟體製進行改革,而且要對與之相關聯的教育、就業、醫藥衛生、社會保障、食品安全等體製甚至與之相適應的法律法規進行改革,而且在改革的過程中要互相協調,相互配合,建立係統聯動機製。而在現有的社會體製下,就業率過低,社會保障不足,食品安全令人擔憂,僅僅通過收入和分配兩個角度調整收入分配製度是不可行的,甚至會造成其他體製的不相適應。政府不突破自身建設和改革,建立統一的社會體製,將難以分好蛋糕。

4. 既得利益集團的阻礙。既得利益集團是指在現有的社會結構中,憑借壟斷和權利等不合理的製度形成的相對穩定的一種特殊利益群體。他們有三個基本特征:一是這些利益集團隻代表小團體的權利和個人利益,並不可能代表公共利益,也不代表現代工業文明,更不代表國際慣例;二是他們獲得的利益是不正當的或不合法的利益,因為他們憑借了不正當的競爭或者權力尋租等非正常手段;三是從經濟學角度來看,這些集團的不合理競爭造成了社會福利的淨損失。比如以國企、資源行業為代表的壟斷利益集團、以貪官汙吏為代表的權力利益集團等等。有研究表明,當前高速公路營運行業、石化行業以及電信行業的平均利潤率超過30%,相對於競爭性行業的5%,簡直是天壤之別。這些既得利益集團的存在可能會造成政策實施中的變形,使有效的改革方案難以實施,既影響改革的深化,也影響社會的穩定。

三、 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的政策思路

1. 改革一次分配製度,保護勞動所得。在一次分配過程中,改革方案應以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為著力點,充分發揮市場對初次分配的基礎性調節作用。注重起點分配的公平才能進一步討論二次分配和三次分配的公平性。為此,健全一次分配製度需要國家和企業的共同努力。從國家層麵來看,要進一步調控企業工資增長機製,逐步地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同時加強該標準以及勞動保障的監管,確保工資增長落到實處。從企業層麵來看,在確保企業利潤的同時,盡量保持企業工資正常增長,充分發揮工會的主導作用,建立健全企業工資正常增長集體協商談判機製,通過建立集體談判機製形成勞資雙方共創、共享企業財富的新模式。同時,要著力提高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通過促進充分就業,提高低收入勞動者的工薪水平,督促用人單位認真執行同工同酬的法律規定。為了縮小貧富差距,在初次分配改革中,保護勞動收入是必要的,使企業工資的增長幅度和GDP的增長幅度相吻合,這樣,不僅可以有效地縮小收入差距,而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拉動內需,對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和對社會的長久穩定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2. 完善再分配調節機製,強化政府責任。對於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權重取舍問題,本文認為,應著重從再分配階段入手,比如個稅改革就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同時擴大社會保障的覆蓋麵,建立健全我國的社會保障體係,此外,實現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社會救助等公共服務的均等化,這些都可以通過強化政府責任,加強政府主導來實現。為了完善再分配調節機製,減少收入差距,政府需要做的還很多,比如進行個稅改革,提高個稅起征點,實行結構性減稅政策,對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地區給予政策扶持,加大政府轉移支付力度,調整國民收入格局,提高居民所占收入份額;加快推進社會保障製度改革,重點向農村地區傾斜,擴大新農保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覆蓋麵,降低社保基金支出壓力,提高基礎養老金水平;健全公共財政體係,提高公共服務支出在財政支出中的比重,更多用於民生改善和政府轉移支付製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