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海浪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如果你不能很好地利用它,反而被自己平凡的一麵左右,那你永遠都很難成功。為了走出迷茫,你首先要知道做的,就是找到自己的優勢。成功不在於努力地彌補自己的劣勢,而在於不斷地加強自己的優勢。
源太郎成功的秘訣
每個人都靠自己的本事而受人尊重。
——伊索
多年前,源太郎失業了。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從一位美國軍官那裏學會了擦鞋。他很快就迷上了這種工作,隻要聽說哪裏有出色的擦鞋匠,就千方百計地趕去請教,虛心學習。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源太郎的技藝越來越精湛。他的擦鞋方法很是與眾不同:不用鞋刷,而用棉布繞在右手食指和中指上代替。那些早已失去光澤的舊皮鞋,經他一番擦拭,無不煥然一新。
在業餘時間裏,源太郎就到各種檔次的商場鞋櫃參觀,加深自己對各國不同品牌皮鞋的了解;他還經常到人群聚集的大街上,細心觀察人們穿著皮鞋走路的不同姿態。就這樣,源太郎逐漸形成了高深的職業素養。隻要他與人擦肩而過,便能知道對方的皮鞋皮質如何,產自何處。從鞋的磨損部位和程度,就可以說出這個人的健康狀況和生活習慣。
他的超群技藝,打動了東京一家名叫“凱比特”的四星級飯店經理,他將源太郎請到飯店,專門為來這裏的顧客擦鞋。
令人驚訝的是,自從源太郎來到“凱比特”之後,演藝界、文化界、商界乃至政界的眾多名人,一到東京便非“凱比特”不住。他們對此處情有獨鍾的原因非常簡單,就是要享受一下源太郎的“五星級服務”。當他們穿著煥然一新的皮鞋翩然而去時,他們就深深地記下了源太郎的名字。
源太郎一絲不苟的精神和非同凡響的絕技,為他贏得了眾多顧客的青睞。他的客戶不隻來自東京、大阪、北海道,甚至還來自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在他簡樸的工作室內,堆滿了發往各地的速寄鞋箱。
如今的源太郎,早已成為“凱比特”的一塊金字招牌。然而,當初誰也不會想到,一個擦鞋匠竟能擁有今天這樣的成功。
智海浪花:
當你不能被替代時,你就有了別人無法企及的力量。而讓你成為不可替代的人的原因,就是你最大的優勢。
索尼成功了
模仿不能贏得市場,一定要有受消費者青睞的獨創特色。
——邁克·詹默爾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第二年,盛田昭夫從父親那裏借了500美元,和井深大一起租了一間房子,成立了東京通訊株式會社。經營50餘年,目前,它已是聞名世界的索尼公司,它有雇員4萬多名,銷售1萬多種聲像器材,年銷售額達50億美元。其產品行銷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它的騰飛震驚了整個世界。
1946年索尼公司成立之初,在公司的宗旨上赫然寫著:“公司絕對不搞抄襲仿造,而專選他人甚至以後都不易搞成的商品。”幾十年來,索尼開發的新產品一連串地出現在市場上。1950年,首創手提式磁帶錄音機;1955年,新產品晶體管收音機問世;1960年,生產出晶體管電視機;1962年,推出新產品微型電視機;1965年,開發新產品盒式錄音機;1968年,再創單槍三束彩色電視機;1973年,最早製成大角度(122度、20英寸)彩色電視機。
索尼公司一批批新產品在市場上不斷出現,使其在國際市場競爭中長盛不衰。
無論任何人,都是先從模仿開始學習,而這種學習並不是終點,其目的在於以此為基礎創造出新東西。對索尼公司而言,其晶體管的基本專利也是引進的,但該公司用它設計出了連晶體管發明者也沒有想到的新產品。在晶體管的發展研究中,索尼生產出一種種全新的晶體管。這就是索尼公司在國際市場上製勝的“絕招”。
智海浪花:
你最大的優勢就是你擁有別人沒有的東西。當你讓它真正為你服務並且為你帶來利益時,它就是你最大的優勢。你或許會羨慕別人縝密的分析能力,或者是開朗樂觀的個性,但是別忘了或許你擁有的創意就是令你與眾不同的原因。不同豔羨他人,用心創造自己的優勢。
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的背後故事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認識自我。
——蒙泰涅
奧托?瓦拉赫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在開始讀中學時,父母為他選擇的是一條文學之路。不料,一個學期下來,老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謹,這樣的人絕不可能在文學上有所成就。”
父母隻好讓他改學油畫,可瓦拉赫既不關心構圖,又不會潤色,對藝術的理解力也不強,成績在班上名列倒數第一。學校的評語更是令人難以接受:“你是繪畫藝術上不可造就之才。”
麵對如此“笨拙”的學生,大部分老師認為他成才無望。隻有化學老師認為他做事一絲不苟,具備做好化學試驗應有的品質,建議他學化學。於是,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點燃,在同學當中遙遙領先……
瓦拉赫的成功,說明了人的智能發展不是均衡的,都有強點和弱點。一個人一旦找到自己智能的最佳點,便可能取得驚人的成績。所以,一定要想方設法發揮自己的優勢,而不是全力彌補自己的劣勢。
智海浪花:
一定要發揮自己的優勢,著力在如何發揮自己的優勢上下工夫,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優勢,即最大化地創造自己的價值。對於所謂的缺點、劣勢、弱點,應該想辦法避免,而不是想著怎樣克服和彌補。
船王的成功之路
一個人的力量是很難應付生活中無邊的苦難的。
——茨威格
世界上很多富豪都是白手起家,他們的發家史上都有“借樹開花”的輝煌一頁。世界船王丹尼爾?路維格即是如此。
丹尼爾?路維格的事業,完全是靠“借錢”來發展的。最初,路維格打算借錢把一艘貨船買下來改裝成油輪,因為載油比載貨更有利可圖。他到紐約去找幾家銀行談借錢的事,人家看了看他那磨破了的襯衫領子,又見他沒有什麼可做抵押,就拒絕借錢給他。路維格來到大通銀行,他對大通銀行的總裁說,他把貨輪買下後,立即改裝成油輪,並已把這艘尚未買下的船租給了一家石油公司。石油公司每月付給的租金,正好可以用來每月分期還他要借的這筆款子。他提出把租契交給銀行,由銀行去跟那家石油公司收租金,這樣就等於在分期還款。
大通銀行的總裁聽了路維格這番奇怪的言論後,心想:路維格一文不名,也許沒有什麼信用可言,但是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卻是可靠的。拿著他的租契去石油公司按月收錢,這自然會十分穩妥,除非有預料不到的重大經濟災難發生。退一步而言,假如路維格把貨輪改裝成油輪的行動失敗了,隻要這艘船和石油公司存在,銀行就不怕收不到錢。
大通銀行同意把錢借給了路維格。路維格買下了他所要的舊貨船,改成油輪,租了出去。然後他利用這艘船做抵押來借另一筆款子,再買一艘船。路維格的精明之處在於利用那家石油公司的信用來增強自己的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