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圖譜在幼兒園歌唱教學中的運用(1 / 2)

淺談圖譜在幼兒園歌唱教學中的運用

幼教天地

作者:嚴俞潔

“幼兒園歌唱教學”指在幼兒園中以3歲~6歲幼兒為對象進行的學習演唱歌曲的活動。歌曲是用音樂方式演唱出來的一種文學,由歌詞和曲調兩部分組成。幼兒園歌唱活動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一方麵可以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完善品格、鍛煉身心,另一方麵包含多種音樂知識和技能,在歌唱中幼兒的感受能力、表達能力和鑒賞能力都得到發展。

一、圖譜的作用

在傳統教學模式中,某些教師在組織歌唱教學時先讓幼兒聽歌曲,然後圍繞歌詞提問,接著帶領幼兒學唱,讓學生在跟唱過程中學會整首歌曲的演唱。這種教學方法比較單一,對幼兒來說往往比較枯燥,興趣不濃厚。如何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並且提高教學質量呢?圖譜的出示能夠很好地幫助幼兒理解歌曲內容並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在大班歌唱活動《買菜》中,我運用生動形象的圖片代替歌詞,幫助幼兒理解、記憶。如其中“天氣好”用一個太陽表示;“我和奶奶去買菜”用一個小孩與奶奶提著菜籃的圖片表示;歌詞中唱到的蔬菜用這些菜的圖片表示;“哎呀呀哎呀呀”用曲線表示;“裝也裝不下”則在第二張圖片的基礎上加以改進,空著的菜籃中裝著滿滿的菜。看著這些圖片做成的圖譜,孩子們更容易理解歌詞內容,在欣賞歌曲的時候會有目的地傾聽歌曲內容,會為自己聽出了、記住了很多歌詞而高興。聽清聽懂歌詞已經不再是孩子們的負擔,相反,在這一過程中幼兒可以得到愉快的成功體驗。

圖譜是幼兒園歌唱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策略。利用圖譜進行幼兒園歌唱活動,符合幼兒形象思維占優勢的學習特點,有利於幼兒建立清晰、明確的概念。如果不借助教學輔助材料,幼兒要理解、表現一些音樂材料是有一定困難的。像圖譜這樣的視覺符號材料可以把音樂材料簡單化、形象化,增強直觀效果,啟發幼兒在理解圖譜的基礎上掌握各種旋律節奏,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加深理解和記憶,從而提高活動質量。

二、圖譜的設計

1.緊扣教學目標設計圖譜

在歌唱教學中運用圖譜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因此設計圖譜時要緊扣教學目標,從而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如中班歌唱活動《快樂的動物園》的目標:一是學唱新歌《快樂的動物園》;二遷移知識經驗,將熟悉的動物與原歌詞進行替換並唱出來。根據本次活動的教學目標,教師根據歌詞的內容和結構設計圖譜,出示的圖譜可以幫助幼兒理解、記憶歌詞,學唱歌曲,掌握歌曲結構,並使幼兒體驗圖譜教學帶來的快樂。目標中幼兒要初步唱出歌曲中的休止符,主要在“老虎,山裏來;河馬,水中泡”這兩句歌詞中,所以教師在設計這兩句歌詞的圖譜時要在幼兒已經了解歌詞的基礎上,在原有圖譜後加入老虎的爪子和睡覺的圖片,請幼兒學著老虎和河馬做一做“來”和“泡”的動作,從而既加入動作又實現教學目標。

2.根據活動重難點設計圖譜

圖譜的設計應該有利於活動重難點的解決。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圖譜前充分具體地分析活動,確定活動的重難點,並以此設計圖譜。如在中班歌唱活動《寶寶不怕冷》中,我確立本次活動的難點是幼兒根據提示嚐試用襯詞呼呼呼、飄飄飄為歌曲伴唱。因此,在設計圖譜時,前麵幾遍不加襯詞的演唱中呼和飄的圖譜我用了一朵雪花加曲線的組合,加入襯詞後,我在原有圖譜的基礎上,在曲線的後半段加上三個愛心作為標記,提醒幼兒唱到這裏的時候加入襯詞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