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家園攜手共創綠色未來(2 / 2)

針對上述現象,我利用班級網站、家校路路通、家園聯係欄等方法,向家長宣傳環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從班級網頁著手,增設環保教育專欄,向家長宣傳低碳生活的意義、方式、準則等;鼓勵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有關低碳環保的資料,豐富家長及幼兒的低碳環保知識。

(二)創建家園一致的教育環境。

1.收集有利用價值的廢舊材料,讓它們煥發新生。

我請孩子們從家裏帶來一些廢舊材料,根據材料的特性進行改造,設計出心目中想得到的玩具。適逢中秋佳節,孩子的家裏少不了月餅盒,我請孩子們帶來自己喜歡的月餅盒子,裝飾在主題牆麵上。孩子發現原來不起眼的月餅盒上也有許多“小秘密”。這些小小的月餅盒不僅讓孩子們收獲了知識,還懂得了珍惜身邊資源的道理。

2.嚐試從身邊小事做起,以身作則,為幼兒樹立起良好的榜樣。

與其參加華而不實的活動,不如鼓勵家長在日常生活中留心細節,堅持不懈地做一些環保的小事。如隨手關緊水龍頭;購物時,選擇攜帶布袋或環保袋;選擇公共工具作為出行工具,而不是私家車……“勿以善小而不為”,經過一段時間的堅持,我看到了家長或多或少的改變,也看到了孩子們潛移默化的改變。

(三)引導家長積極、有效地參與環保教育活動。

1.引導家長在參與環保活動的過程中關注孩子的發展,懂得共同參與環保活動的意義。

家長對孩子總是抱有很高的期望,參與環保活動時往往更關注結果,而忽略孩子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收獲的感悟及共同參與環保活動的意義。春暖花開,我設計組織了主題活動,並利用班級網頁向家長介紹此次主題活動的起因和教育價值,讓家長們感受到參加這樣的活動對於現階段孩子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這樣他們就會積極配合、參與老師組織的多種形式的活動。

2.積極發掘家長的資源潛力,配合開展環保教育活動。

午飯後,我帶著孩子們一起去戶外散步,路過沙池的時候,偶然發現裏麵住著不少蝸牛,孩子們可喜歡了。我看到孩子們這麼喜歡蝸牛,就把小蝸牛們帶回班級。適逢主題活動中有《蝸牛愛吃什麼?》的科學探究活動,利用這個機會,我請孩子們回家和爸爸媽媽一起收集蝸牛的相關資料。幾天後,孩子們將自己收集到的資料和同伴們分享,這樣我們就能更好地照顧小蝸牛了。

3.配合環保節日,加大宣傳力度,讓孩子帶動家長參與環保活動,增強環保意識。

我國確定在每年的4月末至5月初的某一個星期舉辦“愛鳥周”,在此期間開展各種宣傳教育活動,我們根據本班情況,開展了一係列主題教育活動。首先,我給孩子們看了各種鳥類的圖片、視頻資料,激發了他們對於小鳥的喜愛;我又設計了主題調查表,請他們和家長一起查找關於各種鳥類的資料。孩子們的調查表上交後,發現很多家長查閱的資料都很詳細,製作成了一張張漂亮的調查表。

家園攜手開展環保教育活動,是為了將環保的種子埋在每一個孩子的心中,將環保理念滲透到每個家庭。同時讓每個家庭都重視隨手可做的環保小事,重視身邊可循環利用的資源,在生活中逐漸改變、逐漸養成環保的行為習慣。孩子帶動家庭,家庭帶動社區,社區帶動社會,攜手為孩子鑄造一個綠色的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