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音樂教育活動中情感的調控
教育教學研究
作者:王珊珊
摘 要: 兒童教育作為啟蒙教育,對一個人未來的智力、意識和人格發展有重要作用。音樂教育是對孩子情感智力的早期培養,如何正確有效地開發和調控兒童的情感問題,是目前兒童音樂教育活動中需要迫切改革和完善的重要原因。本文根據兒童音樂教育現狀分析,運用心理教育和音樂教育相結合的方式,提出一係列關於調控兒童在音樂教育活動中情感的有效對策,表明情感因素的把握對於兒童教育活動的重要意義。
關鍵詞: 兒童音樂教育 情感調控 調控對策
一個成功的人,不僅要有較高的智商,還要有較高的情商。兒童音樂教育,正在於培養孩子的早期情感智力。但由於受到傳統教育的影響,某些學校和教師低估了情感因素對於兒童健康成長的積極作用,以及對於音樂教育活動的影響能力。因此,為了進一步提高孩子的情感智力,推動兒童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有必要增強兒童音樂教育活動中的情感調控能力。
一、兒童音樂教育現狀的分析
在目前兒童音樂教育活動中,存在隻注重音樂技能和審美能力,忽視對兒童情感調控的現象。久而久之,孩子們的個性形成和情感智力的發展均受到阻礙,如此缺乏情感、毫無人性化可言的教育方式隻會讓兒童音樂教育事業的改革和發展困難重重。據有關研究表明,情緒愉悅的兒童身體健康,表現積極樂觀,能勇敢麵對生活困難,並且想方設法地解決。而具有消極情緒的孩子則更容易遭受打擊,缺乏把握機會、取得成功的信心,這對他們以後的身心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為了使兒童教育不喪失其原本的意義,讓孩子們變得積極樂觀,具有堅強的意誌和無所畏懼的勇氣,以及完美和諧的人際關係,從現在開始,就應該注重兒童音樂教育中情感智力的培養和開發,不再隻教授音樂技能,為孩子的情商發展設置障礙。
二、運用心理教育與音樂教育相結合的方式調控兒童的情感
針對兒童音樂教育活動現狀不難看出,在孩子情感智力的調控這一方麵做得並不到位。情緒情感實際上是一個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和相應的行為反應,人們的心理活動將直接反應在行為舉止上。所以,情緒情感與心理變化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那麼,如果在兒童音樂教育當中,我們采取將心理教育與音樂教育相結合的方式開發、培養和調控孩子的情感和智力,是否會達到良好的效果呢?在傳統音樂教育中,兒童心理教育一直處於輔助地位,當真正把它運用在實際音樂教學中,往往會解決很多疑難問題。教師首先在這當中應該起到積極引導的作用,主動在以音樂教學大綱要求為中心的前提下,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找到音樂教育當中存在的心理教學意,使兩者有力地結合到一起,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如某兒童音樂教育課堂,教師讓孩子進行音樂欣賞,當活動進行時,教師故意調整兩段音樂的速度,使其一個快、一個慢,很好地營造音樂氛圍,讓孩子們學會認清不同節奏和速度的音樂曲目給自己帶來不一樣的心理、情緒上的感受,很好地培養其調節情緒的能力。
三、調控兒童音樂教育活動中情感的有效對策
(一)為兒童製定相應地情感教育培養內容
音樂教師在按照教學要求認真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要進一步關注和培養孩子情感情緒的變化和調節能力。兒童音樂教育作為孩子的啟蒙教育,在很大意義上影響其一生的情感和智力發展。那如何教會兒童識別、調節自己的情感呢?教師應該先從教學課本入手。在備好課的同時,注重融入一些相關的情感教育培養內容,讓孩子們正確識別自己的感情變化,在音樂環境中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使心情更放鬆、思想更積極樂觀,繼而形成良好的性格。在具體操作,老師可以收集有關音樂情感方麵的素材,或者準備一些情緒調節方麵的兒童視頻資料,營造不同的情緒氛圍,舉辦各式各樣的音樂活動和遊戲,將視頻資料放映給孩子們看,讓他們了解自己的情感並學會適時有效地調節,從而達到培養情感智力的目的。例如:某教師在兒童音樂教學中精心編製了一套音樂遊戲《小狗跳舞》,引導孩子們熱情參與,在美妙的音樂聲中,孩子們隨著音樂節奏舞動身體,盡情嬉笑玩鬧,當教師把大狗和小鬆鼠做客的故事情節加入後,孩子們爭先恐後地模仿,玩得不亦樂乎,真正讓孩子進行情感的宣泄和釋放,並有效開發情感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