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初中音樂課堂教學創新分析(2 / 2)

例如:初中音樂教材中的《阿西裏西》一課,教師可以開展多媒體教學。由於這是一首貴州彝族的原始民歌,學生學習起來具有一定難度,這時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向學生展示一些貴州彝族人民生活的片段,了解彝族文化,介紹《阿西裏西》這首民歌中運用的音樂表達形式和樂器,讓學生了解彝族民歌的音樂特點、演唱形式、音樂題材及風格特征,在此基礎上學習這首音樂作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使學生掌握更多民歌方麵的知識,運用多媒體教學技術提高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提高音樂教學質量。貝多芬《月光》片段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當時創作背景,創設與之相符的教學情境,基於多媒體的試聽平台,教師能夠自如地進行音樂教學的轉變,從而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並存的教學模式[2]。

三、通過流行音樂帶動音樂的學習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很多初中學生已經具備手機、平板電腦等具有音樂播放功能的電子商品,中學生會在課餘時間欣賞自己喜歡的歌曲,且一般以娛樂消遣為目的,不懂得基本的音樂知識,很難欣賞到音樂節奏中的美感[3]。傳統音樂教學中教師選取的音樂達不到現在學生的欣賞要求,並且教學過程比較隨意,音樂教學稱為應試教育。

針對中學生對流行音樂感興趣這一特點,初中音樂教師可以選取一些優秀的流行音樂,讓學生在欣賞過程中進入高雅的音樂殿堂,流行音樂之所以受到中學生的廣泛喜愛,因為其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和明星效應,處於青春期的初中生很容易感受到流行音樂的獨特之處。在學習蒙古民歌時,教師可選用鳳凰傳奇的《天藍藍》視頻播放給學生觀看,學生在對視頻充滿興趣的同時能夠對蒙古民族有更深入的了解,在欣賞美景的同時,增強愛國意識,與其他音樂形式相比,流行音樂更容易受到廣大中學生的歡迎和喜愛,拓展學生的思維空間,培養音樂審美能力。

四、結語

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進行創新,能夠培養學生的音樂鑒賞力和音樂表現力,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通過多元化的教學理念、豐富的教學形式和流行音樂帶動學生對音樂的欣賞,創新音樂課堂的教學手段,才能充分發揮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中學還應加大音樂教師和教學設備的資金投入,豐富音樂教學資源,給音樂課堂創新提供條件。

參考文獻:

[1]鄭建旭.新課改下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創新模式[J].教育教學論壇,2012,26:185-186.

[2]騰文蓮.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創新思考[J].中國校外教育,2013,29:108.

[3]汪薇.對初中音樂課堂教學的創新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3,06:240.